-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中学高三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分类讲练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分类讲练
古代诗歌鉴赏,应力求准确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答题过程中,不仅能读懂读通诗歌,而且能用简洁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古代诗歌鉴赏题,虽然有较强的开放性,但弄清命题指向,讲究答题思路的清晰规范、语言的简练得体,十分必要。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归纳一些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模式,以优化答题结果,取得答题的最佳答题效益。
一、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3、诗中的生动地表现了……特点(过程),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4.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解答思维流程】
古诗词中的形象(意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形象。分析诗词中的形象(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或体会其哲理内涵。通常可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或动静等角度分析理解。
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
人物形象: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答题思路:可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具体而言,回答这种题(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答题示例】
初冬夜饮①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洲等地。②欢:指酒。《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首句诗人以汲黯(淮阳,指西汉刚直敢言,数被外放的汲黯)自比,暗示自己是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偶求欢”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难解,抑郁难遣,只能借酒浇愁的心绪。第二句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相吊,怜影自伤,更觉悲凉寂寞,“霜”在此蕴含风寒、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了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来的宦游生涯,饱含了几多辛酸!“烛盘”则关合题目中的“夜饮”,真可谓字不虚设。
[参考答案]第二句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等复杂的情感,耐人寻味。
可以看出“我”有高雅的情趣;从题目可以看出,“我”向往隐居山林、超离俗世的生活。
[实战演练]
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 王维
夜深
宋 周弼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③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
二、鉴赏景物形象类题目
【设问方式】
1.诗中描写了某物(景物)的哪些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
2.两首诗均写了某物,但又有所不同,请具体加以说明。
3.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参照“鉴赏人物形象”。
常用概述景物形象特点的词语:
景物形象: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切、孤独、悲愁、纯洁、清雅高洁、晶莹澄澈、绚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内蒙古通辽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 内蒙古通辽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doc
- 吉林省梅河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pdf
- 吉林省梅河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pdf
-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
- 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 理(含解析).doc
- 天津市静海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试题 文(含解析).doc
-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doc
- 山东省日照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 九江市实验中学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3教案 第二章 第七课时 事 件的独 立性 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中学高三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学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中学高三生物《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复习学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中学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复习学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学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学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中学高三物理《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和能量问题》复习学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中学高二政 治《生活与消费(二)》复习学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中学高二数学《直接证明》学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中学高二数学《演绎推理》学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