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的政治化倾向.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的政治化倾向

关于《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的政治化倾向——兼论斯大林主义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高晓惠   [内容提要] 《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编印于斯大林体制形成和个人崇拜盛行时期,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的影响,带有强烈的斯大林主义烙印。《列宁全集》第四版编印过程中,斯大林主义种种表现的实例可以反映出政治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关键词] 《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 斯大林主义 政治化 意识形态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8)05-0168-06   出版《列宁全集》是苏联国家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头等任务。《列宁全集》在苏联共出版过五版,从其出版的历史来看,每一版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列宁全集》第一版的出版是为了纪念列宁诞辰50周年(1919年),这是列宁在世时汇编列宁著作的最初尝试。《列宁全集》第二版及与之内容完全相同的第三版则是为了纪念列宁的逝世(1924年)。《列宁全集》第四版出版的决定可以说是在直接否定第二、三版的基础上作出的。1938年11月14日,联共(布)中央作出了《关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后党的宣传工作》的决议。决议中对专门从事编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的马恩列研究院的工作提出尖锐批评,指出它“在好几卷《列宁全集》的附录、注释和评注中,犯了极其有害的严重的政治错误”。因此,责成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研究院加速重新出版《列宁全集》。[1]第四版的出版和成书年代是在斯大林体制形成和个人崇拜盛行时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斯大林版的《列宁全集》。到了1957年1月,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苏共即作出了出版《列宁全集》第五版的决定,这一版直接针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因此也带上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显著烙印。但由于第五版在文献收载、文字校勘、资料编撰等方面都比前四版有了明显的突破,目前仍是俄罗斯学者研究和引用的标准版本。   本文所要考察的是《列宁全集》第四版。上引 决定清楚地表明了出版第四版的目的是要纠正第二、三版中的“极为有害的严重的政治错误”。那么,所谓“极为有害的严重的政治错误”呢?这一严重提法背后的时代背景又是什么呢? 一   联共(布)中央在把这顶政治帽子加于第二、三版时,特别提到了第二、三版的第13卷,该卷收载的是列宁的哲学名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而涉及列宁这样一部哲学著作的附录和注释到底犯了何等严重的政治错误?先看注2。该注很长,基本上是一篇总结列宁写作该书和研究哲学(直到写作该书以后)的若干阶段的小文,属于客观介绍性质。在该注中有 两个敏感之处:一处提到加米涅夫,说他于1909年2月25日在《无产者报》上发表文章批判卢那察尔斯基、波格丹诺夫等人宣传“造神说”的错误;另一处提到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是讲1914年1月31日由列宁同他们共同署名写给《真理之路报》编辑部的一封信,信中对波格丹诺夫的最新哲学言论持批判态度。注释的这两处肯定了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表现了他们同列宁观点的一致性。再看第13卷的附录。附录中收载了涅夫斯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僵死的反动派的哲学》一文,此文是由列宁本人作为附录编入《唯批》一书 单行本的第二版(1920年)的。第四版未收入这篇列宁本人添作附录的文章,显然与此文的作者、于1937年遭到镇压的涅夫斯基有关。对第二、三版的批评虽然可以用这些具体的说法来解释,但实际上第二、三版的政治问题更多的涉及编者本身。让我们回到第二、三版看看其编者的变迁。在第二版开始出书时,加米涅夫为主编,同年问世的第1卷以及第二年问世的第2、3卷在扉页上所署编者也仅为加米涅夫一人。然而,从1927年起(也就是从第4卷起)的以下各卷,不再署加米涅夫的名字,而是换成布哈林、莫洛托夫、斯克沃尔佐夫—斯捷潘诺夫、萨韦利耶夫数人集体署名。1929年,布哈林陷入同加米涅夫同样的命运,也失去了参与第二、三版编辑工作的资格。从1930年起所出各卷,编者的署名中少了布哈林,补进了阿多拉茨基。到1932年第二、三版的编印工作全部完成时,1932年5月7日《真理报》发表的介绍第二、三版的文章正式宣称,第二、三版的编者是阿多拉茨基、莫洛托夫、萨韦利耶夫。到后来重印第二、三版时,又从已署加米涅夫、布哈林名字的各卷上抹去这两人的名字,这二人都是在斯大林体制形成过程中被定性为反对派而被清洗的人物。   第二、三版共30卷,编印于1925—1932年。从成书年代可以看出,这是列宁逝世后联共(布)内斗争白热化的时期,是斯大林击败其政治对手、最终确立斯大林体制的时期。这一时代烙印鲜明地显现在第二、三版的编者头上。也就是大约在同一时期,斯大林开始向意识形态领域进攻,把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争论逐渐政治化,以致对苏联的人文社会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