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巩固我省生猪产业优势,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由养猪大省向猪业强省转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行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养猪业在波动中发展、适应中调整、竞争中突围,确立了猪业大省地位、挤入到全国先进行列、行进至转型升级关键时期。
(一)发展成效
1.规模结构优势明显。全省共有养猪场户110万个、生猪屠宰加工企业815家,从业人员400余万人;2014年全省生猪存栏2910万头,出栏4955万头,猪肉产量406.8万吨,居全国第四;除满足本省需求外,每年有5万余头的种猪外调满足周边省份猪种改良需要,有近1/3生猪及其产品外调京沪杭宁和出口国际市场,有效地满足城乡居民的肉食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表1 2010-2014年全国、山东生猪生产情况表
年份 猪存栏量(万头) 猪出栏量(万头) 猪肉产量(万吨) 山东 全国 比重(%) 山东 全国 比重(%) 山东 全国 比重(%) 2010年 2747.55 46460 5.91 4301.11 66686.4 6.45 353.21 5071.2 6.97 2011年 2837.13 46862.7 6.05 4234.24 66362.1 6.38 346.9 5060.4 6.86 2012年 2902.39 47592.2 6.10 4599.87 69789.5 6.59 376.7 5342.7 7.05 2013年 2931.41 47411.3 6.18 4797.66 71557.3 6.70 392.89 5493 7.15 2014年 2910.7 46583 6.25 4955.06 73510 6.74 406.8 5671 7.17
2.产业体系基本健全。全省拥有种猪场379家,其中国家级核心育种场8家,建有30头以上种公猪站131家、种猪测定站1处,形成了原种繁育、纯种扩繁、杂交扩繁、商品猪生产相配套,种猪测定、联合育种、良种改良为支撑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户28271个,饲养出栏的生猪占全省年出栏生猪的42.94%。其中,生猪标准化养殖占60%以上,年出栏万头以上养猪场达到210个,形成了以规模养殖为主体、标准养殖为方向的生产体系。全省年加工10万头以上的生猪屠宰企业61家,其中前15家企业年加工生猪2500多万头,占全省屠宰量的近50%,形成了以金锣、得利斯、龙大、银宝等企业为引领,屠宰厂为支撑、屠宰点为补充的屠宰加工体系。与生猪产业配套的关联产业服务获得较快发展,猪配合饲料产量占全国7.5%,兽药占16.6%,装备占35%,技术服务、工程咨询、检验检测逐步完善,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支撑服务体系。
3.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在养猪业发展进程中,逐步引导形成了与资源禀赋、养殖习惯、消费市场相适应的产业布局。
50个生猪大县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2%、65%、65%。鲁中南传统优势区:包括临沂、潍坊、泰安、枣庄、莱芜、济宁等,生猪存栏占全省的57%,是生猪加工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区域;鲁西北新兴发展区:包括菏泽、聊城、德州、东营、滨州等,生猪存栏占30%,大型养殖、生猪加工不断进入,生产发展快、增长潜力大;胶东高端提升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生猪存栏占7%,数量相对稳定,水平提升较快,率先向高端迈进;特色生猪产业隆起区:主要包括莱芜黑猪、徒河黑猪、烟台黑猪、里岔黑猪、五莲黑猪所在地区,依托地方品种,实施产业开发,逐步形成特色猪肉主产区。
4.现代模式雏形初显。各地充分借鉴我省现代农业组织发展经验,大胆实践探索,形成了统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模式。集团化经营:以金锣、龙大等加工企业为代表,向上延伸兴办种猪场、建设养殖基地、开展合同养殖,向下延伸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形成专业化集团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以新希望六和、环山等企业为代表,从饲料生产起步,对周边养殖基地规划布局,开展“良种、饲料、兽药、技术、调拨”五统一服务,形成产业化经营、聚落式发展模式。合作化经营:以得利斯、济宁康悦合作社等为代表,养殖户通过合作社实现“良种改良、生产资料采购、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统一经营服务,形成合作化经营模式。目前,全省70%以上养猪场(户)加入了不同模式的生猪产业化经营组织。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市场波动较大。近二十年来,生猪价格呈现出三年或四年交替出现的波动周期。尤其近几年来,受国际环境和国内宏观环境影响,震荡幅度加大。生猪产销波动,一方面对生产造成冲击,本轮周期生猪价格高低点相差近一倍,低点出栏肥猪每头亏损达300余元,有近20%的散养户退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