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广西民族探究动态和趋势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广西民族探究动态和趋势 【摘要】本文详细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研究广西民族的学术动态。首先按广西境内壮族、瑶族、汉族、苗族等民族类别进行评述,再介绍广西民族与国内西南民族、跨境民族比较的一些成果,最后从历史上的广西族群本质、环境史视野下的广西民族与全球史视野下的广西民族三方面,展望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关键词】广西民族;跨境民族;西方学界
【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3-0066-008
今广西境内共有12个世居民族: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回族、侗族、彝族、京族、仫佬族、毛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是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瑶族其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专门探讨广西境内某一个民族的专著屈指可数,有关广西民族的研究论著虽算不上很丰富,但中国学者很有必要了解这些成果:一方面,这是及时掌握西方学界在这一领域研究动态的需要;另一方面,理解中外学术研究差异与争论所在,可以走出广西民族研究“独白”的困境,并与国外学界进行平等对话。本文首先按广西境内民族类别进行介绍评述,再论及广西民族与国内西南民族、跨境民族比较的一些成果,最后讨论几个问题。虽然笔者已尽可能地全面收集相关研究成果,但因笔者学力有限,加之语言、资料积累等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有不尽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壮族研究
19世纪后半叶,为适应殖民扩张的需要,不少西方学者对东南亚民族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初步研究,出版了不少考察报告及著作,其中通常多用“泰族”指代今天的“壮族”。1885年,伦敦大学学院印度一中国哲学教授特里恩·德·拉古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掸族的摇篮》(The Cradle of The Shan Race)一文最早论及壮族,该文探讨了中国南方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起源及其南迁的历史过程,提出掸族起源于川北、陕南山谷间这一观点。但迟至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仍然将壮族置于泰族类型中予以研究分析,他们认为壮族深受汉族影响,因此很长时间内未对壮族进行专门研究。1954年,赫罗尔德·韦恩斯(Herold Wiens)《中国向热带进军》一书,强调汉人移民在中国南方的殖民化进程中不断同化土著民族,故泰(壮)族深受汉文化影响。1964年,美国三位学者F.M.莱巴(F.M.Lebar)、杰拉尔德·C·希基(Gerald C.Hickey)与约翰·K·马斯格雷夫(John K.Musgrave)合著的《东南亚大陆的族群》,对广西壮族与东南亚其他泰族群体进行了研究。1968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德裔汉学家艾博华(Eberhard Wolfram)出版《中国南方与东部的地方文化》一书,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南方的瑶、泰、僚、越文化。
20世纪70年代,情况发生了一些转变。1973年,乔治·莫斯利(George V.H.Moseley)《华南边疆的稳固》一书研究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政府为巩固广西、云南两省而实行的少数民族政策,尽管作者认为壮族认同意识比较薄弱,但仍然将壮族看作是在生计方式、文化上都明显区别于汉族的南方土著民族。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涌现出了不少以壮族为题名的论著,其中以美国太平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杰弗里·巴洛(Jeffrey G.Barlow)为代表。他先后发表了几篇重要的壮族研究论文:《宋代中越边境的壮族》、《明代的壮族》、《中越边境的文化、族群认同与早期武器体制》等文章。他认为宋代是壮族历史的转折时期,明代是壮族历史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到21世纪初,他完成了一部近千页的壮族历史与文化的书稿,但因其秉持“原生论”的观点与市场前景等原因而迟迟未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故他转而发表在太平洋大学亚洲研究的网站上,近年才译成中文出版:《壮族:他们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性》。
早在1960年,就有一位西方学者直率地认为壮族纯粹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建构出来的。但直到2000年,这一观点才随着美国学者白荷婷(Katherine Palmer Kaup)《创造壮族:中国的族群政治》一书的出版而受到广泛关注。该书主要观点认为壮族原既无共同文化和历史渊源,亦无整体上的认同,壮族是共产党创造的“政治性民族”。此书引起国内外学者截然相反的评论,也激起一些国内学者的批评与思考:在理论上认为是族群情境论或工具论在壮族研究的反映,其所运用的“中心-边缘”、“国家-精英”等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忽视了壮族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多元选择的可能性;在研究时段与史料方面,它缺乏对壮族历史的纵深研究与地方史志的充分运用,以及“民族”定义与术语的使用含糊不清,等等。
壮族本土宗教信仰及其与道教或梅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连市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建设的SWOT分析【论文范文】.doc VIP
- “一带一路”下我国物流企业与跨境电商协同发展研究论文.doc VIP
- bga返修台_zm-r5860说明书8800元.pdf VIP
-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试题.docx
- 2025年辽宁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doc
- 传统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模式及运营机理论文.doc VIP
- 老年保健卫生知识竞赛100题及答案.pdf VIP
- 西南18J515_室内装修 标准图集.pdf VIP
- Dell戴尔Dell Latitude 12 Rugged Extreme – 7214 用户手册.pdf
- 全球价值链与跨境电商研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