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柱下联合基础设计和实例探析
关于柱下联合基础设计和实例探析 摘要: 我们以实际工程为例,针对典型的内廊式结构建筑物中柱间距较小的情况,当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无法满足情况时,采用柱下联合基础进行设计。通过实例论证,该设计切实可行。
Abstract: Taking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in view of the case that the intercolumniation of corridor structure buildings is small, when using an independent foundation under column can not meet the case, we use the combined footing under the column to design.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of examples, the design is feasible.
关键词: 内廊式结构;独立基础;联合基础
Key words: corridor structure;independent foundation;combined footing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34-02
0 引言
独立基础是一般建筑物广泛采用的一种基础形式。而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经常会遇到由于相邻柱的柱距太小,导致基础相互干扰等,不得不将两柱坐于同一基础之上,于是就有了柱下联合基础。在中间有走廊的建筑物(如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医院等)中,走廊的间距一般较小(2.1m~2.7m),当楼层荷载较大,或者地基承载力较低时,基础底板的尺寸选择就会较大,如果采用独立基础就会相互干扰,于是考虑柱下联合基础。下面以一典型的内廊式结构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为例,对中柱的柱下联合基础进行设计。
1 工程概况及设计参数
本工程为多层框架结构,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1。
该建筑物高度为28.8米,建筑兴建位置的地层构造比较简单,周围无相邻建筑物,分布也比较稳定,具体土层分布情况如下:第一层:厚0.3m~0.8m,杂填土、粉煤渣和石灰渣等;第二层:厚0.3m~0.9m,粘土夹、淤泥层,分布不均匀;第三层:厚2.5m~4.3m,粘土夹碎石层,fak=270kPa;第四层:厚2.5m~4.3m,粘性土,密实,fak=340kPa。
本工程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c=14.3N/mm2,ft=1.43N/mm2。
主要受力钢筋为HRB335,fy=f■■=300N/mm2。
箍筋及构造钢筋:HPB235,fy=f■■=210N/mm2。
由上部结构传来的各种荷载作用标准值见表1,按内力组合原则取荷载最不利组合情况下的值见表2。
2 中柱柱下联合基础设计
由于两中柱基础之间的净距较小,互相干扰,考虑采用双柱柱下联合基础。
典型的双柱联合基础有三种类型,即矩形联合基础、梯形联合基础和连梁式联合基础。其中,矩形联合基础和梯形联合基础一般适用于柱距较小的情况,这样可以避免造成板的厚度和配筋过大。如果两柱的距离较大,联合基础就不宜采用矩形或梯形基础,因为随着柱距的增加,跨中的基底反力会使跨中负弯矩急剧增大,此时采用连梁式联合基础是合适的,由于连梁的底面不着地,基底反力仅作用于两柱下的扩展基础,因而连梁中的弯矩较小。
本工程由于跨度较小,为使联合基础的基底压力分布较为均匀,应使基础底面形心尽可能接近柱主要荷载的合力作用点,采用矩形联合基础。
2.1 确定基础埋深 选择基础埋深时应考虑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基础应尽量置于地下水位线以上。此外,当地基上层土较好、下层土较软弱时,则基础应尽量浅埋,反之,当上层土软弱、下层土坚实时,则需要区别对待,必要时,应从施工难易、材料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确定。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当采用扩展基础时,基础埋深指基础底面到室外地坪的距离,至少取建筑物高度的1/15。本设计中,室外地坪距基础顶面0.5m,基础埋深28.8m/15=1.92m,取基础埋深d=2m1.92m,持力层取粘土夹碎石层,fak=270kPa,基底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上,基础高度为1.5m。
2.2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长边方向尺寸l=l■+(■~■)×l■×2,其中,l■为两中柱之间的距离。取l=5.7m。填土与基础平均重度取为20kN/m3,不考虑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度与宽度修正,估算短边尺寸为:
b=■=■=3m,
所以,取基础尺寸为:b×l=3m×5.7m。
基础净反力设计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日立电梯MCA13中文注释版电气原理图.pdf
- 财务总监培训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ppt VIP
- 战略成本管理 .pdf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含答案).docx VIP
- 江苏省梅村某中学2022年物理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pdf VIP
-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2022年物理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pdf VIP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pdf VIP
- 2025年智启未来·险见新机-人保寿险大模型探索及实践.docx
-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秋天的画报》.docx VIP
- 《光纤耦合器讲解》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