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军 神堂记忆-教育丛书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社区苦难记忆 大洪水 1961年3月31日上午十点,盐锅峡大坝的水门关闭了。二十四小时后,当这个水门再次被提起来时,黄河水已经灌满了大坝后的水库。这个人工湖占地160平方公里,为了清出这块地,有十六个村庄被淹,9,014人迁走。总共损失了1,507座房子、1,984英亩农田、2,079个坟墓和110,975株果树。 被淹的村庄中最大的是大川。它的近一半人口被转移到了别处――多达1,298人。留下来的人――共有1,344名男人、妇女和儿童――迁到了老村中的高地,住在了村背后秃山脚下的一排墓地当中。大川人失去了他们毗邻黄河北岸的肥沃农田,剩下的人口面临着食物、居所和药物的严重短缺。1959年后半年,一场严重的饥荒席卷了甘肃的这一部分,中国还正处于大跃进发动后的“三年自然灾害”之中。在大坝开始投入使用之时,大川人穷困已极,只能吃“代食品”。其中包括谷糠、草、野草药、榆树皮、土豆梗、茴香子,甚至墙上的石灰。移居和农田果园的被淹更加雪上加霜,在大川,饥馑夺去了至少五十条生命。 迁居强烈地破坏着孔姓人的认同感。他们已经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政治运动,而今又一下子被夺去了祖先在十六世纪初留下的土地。至现在虽然已过去三十年了,但一提起老村的消失,老头老太太们还是忽忽欲狂。这种体验仍然是很鲜活的,就象心理学家所说的“ 闪光灯式记忆”(flash-bulb memory)――这是在高度紧张与情感反应的境况中形成的不可忘记的体验(见G.Cohen 1989 : 128-130 ;Reber 1985 : 430)。本章将要考察迁移的体验是如何被记住,并在记忆中和大川孔庙联系起来的。 水利工程与中央计划 研究发展中国家大型水利工程的人类学家证明,移民的强制性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来“非人性化的后果”(dehumanizing effect )(Farmer 1992 : 19),而且总导致“文化认同的危机”(Scudder 1973 : 51)。水坝或水库从它们占用的土地上夺走的是那里的道德图谱,人们生存的根基,以及深切的情感认同的历史标准。迁移之后,迁走的人们因社区的瓦解而受到巨大创伤,土地失去了,他们又要在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产必需的食物,而适应陌生环境中的社会秩序又有很多困难,他们必须为这一切而斗争(Ackerman 1973)。这些问题不仅在大川十分明显,而且,在中国,所有其它在河谷盆地中发展的工程中都是一样的。 造大型水库和电站是共和国计划经济的一个特点(Greer 1979 ;景军 1989 : 41-46 ;Smil 1984 : 10-61,1993 : 99-116 ;田方、林发棠 1986 :185-229)。在1949年的时候,中国很少有水库的储量超过100,000,000立方米;今天中国已经有360多个这样的水库了。这些水库大多建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那时候的政策几乎不关心迁走的村民在社区瓦解、失去生活保障的情况下如何、甚至能否安置下来。再加上政府提供给移民的赔偿极少,这种对个人和社区需求的漠视更加剧了。有时,这些赔偿甚至不够建筑临时住所和饮水设施。在永靖县,赔偿不足的问题尤为严重。 永靖县周围环绕着荒凉而风化的山丘,又受到多风的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限制(World Bank 1988)。但在它的腹地,从青藏高原上涌下的洮河、夏河和黄河使得耕地得以灌溉。这三条河在永靖县汇成了一条,必须穿过极窄的刘家峡、盐锅峡和八盘峡等峡谷。这些峡谷成为建造梯级大坝的理想地点。 1955年6月30日,副总理邓子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政府正在计划建46个大坝,以“永久地控制黄河,利用它的水利资源”。人们希望这些大坝能够遏制洪水,使灌溉面积覆盖黄河谷地的65%,每年发电1,100亿千瓦时――这是全国1954年总发电量的十倍(邓子恢 1955:32-34)。 为了实现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政府在永靖县内的刘家峡、盐锅峡和八盘峡修建了三个水电站。工程于1958年开始后, 1961年,盐锅峡水电站建成,有一个高达57米的大坝。刘家峡水电站的修建也是从1958年启动的,1969年竣工。它的大坝高达147米;这个大坝在中国的水利设施中是最大的,纪录一直保持到八十年代。八盘峡水电站的建设开始于1968年,1975年竣工。这个水电站周围的村庄在行政上受兰州管辖,但其33米高的大坝背后的水库淹没了永靖县的一部分。 这些工程赶走了43,829人,淹没了118,229亩农田。虽说这也引起了附近其它三个县的移民浪潮,迁走的人大多是永靖县的(甘肃经济计划委员会 1987)。在短短十七年中(1958-75),永靖人口有四分之一被迫迁移了。如果说该县历史上有哪一件事是山谷地区的每一个成年人都记住的,那就是成千上万的人们如何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