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本费用黏性探究现状综述
成本费用黏性探究现状综述 【摘要】成本费用黏性是最近十年来国内外会计学者对于成本费用形态研究的重要发现。与传统会计理论不同,这一现象表明企业的成本与销售量常常是“非对称的”,对其研究也是描述企业成本管理过程的重要一环。本文依次从成因、性质两方面出发,回顾了最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成本费用现象的主要研究成果,并给出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本黏性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关键词】成本成本黏性 成本行为 影响因素 研究综述
一、前言
成本控制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和投资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传统管理会计认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成本与业务量呈现同方向等幅度变化。然而在最近的成本会计研究中,人们发现许多成本是有“黏性”的,即当业务量增加时,成本的增量大于业务减少时的成本减少量。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成本黏性的形成原因,并描述了其典型特性,最后对一些研究结果做出了评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成本黏性的成因
回顾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大致可以把成本黏性的成因归为以下四类:
(一)管理者对调整成本的考虑
当企业的销售量下降时,若调整内部资源则会带来所谓的“调整成本”——这往往成为成本非对称变化的动力。例如,当企业试图缩减员工数量时,就必须支付相应的解雇费等离职费用,同时若企业将来重新招募工人,则另需支出培训费用,这就是调整成本。出于对这些调整成本的考虑,管理者可能会倾向于在企业销售量缩小时仍维持原来的资源水平,从而造成了“成本粘性”现象。
Anderson,Banker和Janakiraman(2003)[1]研究了美国公共公司的SGA,结果表明,依赖固定资产和合同员工经营的企业比服务型企业和依赖原材料生产的企业调整费用更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调整成本相对较高。Banker(2006)研究了1996~2005年间19个OECD国家12,666家公司的数据,认为劳动力市场特征(雇佣合同、雇员离职费用、保护劳动者的立法情况)会对企业的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成本黏性。缩减劳动力资源的费用越高,则企业的成本黏性现象越显著。
国内的孙铮、刘浩(2004)[2]通过对1995年12月前上市的292家公司从1994年至2001年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费用“黏性”;刘武(2006)、孔玉生(2007)[3]等也得出了同样结论。和国外多数学者一样,他们也认为成本黏性的根本原因是管理者对于调整成本的考量。孔玉生的研究亦表明,成本黏性与业务量的变化幅度有关,随着收入的大幅下降,成本黏性变小;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公司成本黏性水平较高。
(二)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乐观估计
Anderson等(2003)[1]的研究表明,当企业连续两年出现销售额的下降时,管理者对企业未来销售额的乐观预期会有所减弱,由此弱化了企业的成本黏性;而在宏观经济增长期间,管理者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会有所增强,由此强化了企业的成本黏性。日本学者Kenji Y.等(2009)第一次直接给出了“管理者预测”的实证依据,认为若管理者对未来销售量的预期是乐观的,则会带来明显成本黏性。
在国内,孔玉生等发现随着观察时间范围延长,管理者“不理性”的乐观估计会变为理性分析,继而降低了企业成本发生黏性变化的可能性。孙铮、刘浩(2004)[2],边喜春(2005),孔玉生(2007)[3],侯晓金(2009)等多数学者都在分析成本黏性成因时提到了“机会主义”,这其实与国外学者提出的“乐观估计”假设是十分类似的解释。
(三)代理问题
代理理论认为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不一致,这可能带来代理问题(Jensen和Meckling 1976)。管理者倾向于保留无用的资源、扩大公司规模,以增加其个人地位和权利(Hope和Thomas 2008)。具体来说,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更加复杂的大型组织中获得更多利益;他们会竭力逃避缩减规模带来的艰难决断(Bertrand等2003; Datta等2010)。
Chen等(2012)的研究表明,公司治理对SGA黏性起到了缓和作用。公司的治理应当能够缓和管理问题,并限制管理者的自利行为(Shleifer等1997)。一个有效的检测机制应当打压管理者在需求增长时过量增加SGA成本的行为,同时鼓励管理者在需求减少时消除SGA成本中的闲散部分。
(四)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三个被学者广泛接受的三个因素,一些特殊因素亦会成为成本黏性的成因。Dierynck等(2012)的研究显示,比利时私人公司管理者(即拥有者)在决策时极大受到了比利时特殊法规的影响:其零收入基准线规则使得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当得了CEO 卖得了萌一位后LV时代设计师肖像.doc
- 当电视媒体遭遇社交网络.doc
- 当西方遇见东方——明清传教士(上).doc
- 录音报道中如何选择恰当音响.doc
- 形式和内涵-电影色彩两种审美向度.doc
- 形式和意境-电影画面二维审美空间.doc
- 形式魅力-电影色彩里空间和意象.doc
- 形成性评价体系在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doc
- 彩叶树种在盐碱地引种栽培探究.doc
- 彩叶植物分类和其在绿地中应用.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