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而无不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_ j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 毛 ◇ 张志强 内窖概要 : 老《子》又名 《道德经》《五千言》,共81章。其主要思想有: 一 、 道生万物。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和 “天下万物生 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即世间万物由道(无),渐次产生出一(原始统一体)、二(阴、阳)、三 (阴、阳、冲和之气)逐渐生成的。老子强调 “无”的重要性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 之 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一章》)“无”虽然不能直接感知,却是 有“”发挥作用的根据 ,因为无, 器物才能发挥功用 ,这闪烁着纯粹理性思辨的光芒。 二、无为而治。对儒、墨、法诸家凭借仁义礼智、道德法令规范社会秩序的做法,老子不以为 然:“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三十八章》;“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五十七章》)。他认为,知 识和技术难以维持社会秩序 ,真正澄澈而透明的思想和永恒而崇高的境界是像 “天”一样的 “无 为”—— “清净为天下证”(《四十五章》)。老子立足于 “天道 自然”,认为天道 “损有佘而补不足”,人 道则是 损“不足奉有余”,违背天道本性。所谓 人“道”往往是统治者对人 民的巧取豪夺和对物欲贪 得无厌地追逐的工具,是谓 “智慧出,有大伪”(《十八章》)。统治者废止一切欲望、礼法和道德规 范,无知无欲 ,自然天下大治。所以,“我无为而民之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 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因此,无“为”是实现 有“为”的手段。 三、矛盾转化。老子认为,一事物总是与他事物相 比较而存在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短相形,高下相倾”(《二章》)。事物对立面不但相互依赖,而且相互转化。 反“者道之动”(《四十 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 自己的否定方面,向自己 的否定方面转化就是道的运动。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由量变的积累导致质变的飞跃。 四、以柔克刚。 《老子》和 《周易》都强调变化发展,但 《周易》倾向于刚健主动,老子强调贵柔 守静,向往人人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的 “小国寡民”(八《十章》)的理想社会。物“壮则 老”,老子提出了著名的 “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的原则,认为新生事物尽管开始柔弱,但它最 羞 * 钳 ≤ } q ¥墨掰 甜 ? j瓢疆” 说文解字 ·经典学堂 终是不可战胜的。正如从水至柔而又无坚不摧的自然规律中可以概括出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 与之争也”(六《十六章》)。 作者简介 老子,字伯阳,谥号 聃“”,又称李耳。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 他创立的道家学派,对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老子的身份一直存 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与孑L子同时代的老莱子 ,也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晚孔子一百多年。 《史记》记载,老子痛心于周王室的政治衰败,于是骑青牛西行,准备出函谷关,据刘向 《列仙 传》说,镇守嘉峪关的长官喜是一位隐德行仁的高人,遥望紫气东来,预知有真人经过,便洒扫庭 除,这时老子悠然而至。喜怕老子退隐后,其思想湮没无闻,就劝他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即 《道 德经》。至于老子出关后到了哪里,至今仍是个谜。 艺术特色 朱谦之在 《老子校释 ·附录老子韵例》中说:“《道德》五千言,古之哲学诗也。”《老子》似于哲学 诗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体味: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