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金秀花蓝瑶族源东来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金秀花蓝瑶族源东来说   【摘要】关于广西金秀大瑶山花蓝瑶的族源,传统的说法是:从贵州、古州顺流而下,途中经过柳州,在象州县东部进入金秀大瑶山。进入大瑶山的时间是清代,与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无关。本文在历史文献和家乘族谱记载的基础上,经认真细致考证,提出花蓝瑶的祖先是从福建、广东而来,宋元时期溯西江到达大藤峡地区和“贵州”居住。唐宋元时期的“贵州”,故治在今广西贵港市,不是指今贵州省。明代大藤峡瑶族起义失败后,起义人员及其后裔为避难转入大瑶山居住,并演化为花蓝瑶。   【关键词】花蓝瑶;族源;大藤峡;贵州;广东   【作者】莫金山,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教授;赵乙生,广西区党委政法委退休干部;赵贵坤,金秀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干部。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C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0)03-0101-009      The Origin of Hualan Yao Ethnic in Jinxiu, Guangxi:   the Theory from the East   Mo Jinshan, Zhao Yisheng, Zhao Guikun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s of history and genealogy, the author researches seriously and proposes that the ancestors of the present Hualan Yao ethnic in Jinxiu, Guangxi Province were from Fuji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 They moved along West River, then settled in the Datengxia area and the ancient “Guizhou” area.“Guizhou” refers to the present Guigang city in Guangxi province in the Tang,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rather than the present “Guizhou” province.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Datengxia Uprising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survivals and their descendants moved to Dayaoshan area and gradually evolved the present Hualan Yao ethnic.   Key words:Hualan Yao ethnic; the origin of ethnic; Datengxia; Guizhou; Guangdong      在群山丛集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一支自称为“炯奈”的瑶族集团――花蓝瑶,她是金秀大瑶山五个世居瑶族支系之一,分布在该县西南和西部的六巷、长垌两乡的11个村寨,现有人口1520多人。尽管花蓝瑶的人口较少,但文化却很有特色,名气也不小。自1936年费孝通与王同惠出版了《花蓝瑶社会组织》一书后,有关他俩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俩在六巷乡考察一伤一死的惨痛经历,便为世人所注意。改革开放以后,不少学者以“追寻费??的足迹”为己任,继续开展花蓝瑶文化研究,有关花蓝瑶研究的论著不断见之于报刊,保守估计也有七八十篇(本),使花蓝瑶文化研究在中国瑶学领域中成了“显学”。   花蓝瑶主要姓氏是蓝、胡、侯、冯、相五姓。蓝姓主要集中在六巷乡的六巷村和罗香乡的罗丹、罗丹口两个村屯。胡姓主要集中在门头、王桑两个村屯。相姓主要居住在大橙、古浦两个村屯。冯姓主要集中在罗丹、丈二、六团等村屯。而长垌乡的龙华村则由侯、蓝、冯三姓组成。      一、花蓝瑶“西来说”缺少史料支持      关于花蓝瑶的族源,长期是个谜。1936年,费孝通与王同惠合著的《花蓝瑶社会组织》仅一句“花蓝瑶来自贵州”,即无下文。1948年唐兆民出版的《瑶山散记》设的“大藤峡血迹”,共4个篇章,是该书文字最多的部分,但既没有论及花蓝瑶的族源,也没有说明花蓝瑶与大藤峡瑶民起义的关系。   1957年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六巷乡作调查,采录群众口耳传闻,写道:“花蓝瑶人口较少,分布在大瑶山中部和西南一角,综计其所住大小村落仅十二个。其中大族为蓝、胡、侯、冯、相五姓。各姓祖先传说亦大致相同,根据老人们所提供的材料,都说祖先详细经历因年代久远已不复记忆,但是有一点却是十分清楚的,就是只知道他们并不是大瑶山的土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