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我们与世界 广州一张文化名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年,我们与世界 广州一张文化名片   金秋十月,中央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文化两个字金灿灿跃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国家也好一座城市也好,不伴随着文化崛起的经济崛起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崛起。好比一个家庭,就算客厅再豪华甚至马桶是金的,而若没有像样的书房,也很难说是有文化的令人尊敬的家庭。      以广州来说―我在广州生活过二十多年,离开后也不时跑去瞧上几眼―马桶是不是金的我不太清楚,但客厅显然够豪华的。那么书房呢?不妨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就是那座城市的书房。广州亦不逊色。任何人都看得出,广州的媒体极具个性,掷地有声,虎虎生威,如一间间挑灯看剑的书房点缀着这座岭南名城。      其中,时代周报的诞生无疑在三年前使得广州又多了一间书房、一盏灯、一把剑,或者一张文化名片。      我以为,在当下“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作为媒体,较之报道什么,如何报道更加重要―报道文本所体现的勇气、良知、视角、格局和思想深度更能凸显一份报纸的性格。时代周报恰恰在这方面有令人感佩的表现。作为从创刊之初就与之结缘的读者和专栏作者,我集中关注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文化一是环保。这方面容我试举两例。六月,《江湖酷旱生死劫》;九月,《渤海之殇》;十一月,《被抽空的华北平原》……尤为可贵的是,报道不止于惨象的展示,而每每从制度、管理、观念、指导思想等方面追究惨象背后的要素,发出忧国忧民的呼喊。      毋庸讳言,文化往往是一般报纸的点缀,是最容易受商业广告冲击的板块。但时代周报不是这样,版面不断扩展,“时代阅读”和“评论”亦应运而生。这说明时代周报有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使命感,注重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透视社会现象。      温家宝总理说过,文化是制度之母。文化是土,制度是苗。若不改良土壤,再好的苗移植过来也难免发生南橘北枳之变。因此,是污染土壤还是改良土壤势必决定着一份报纸的品位,而一份高品位的报纸无疑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深度和灵魂质地的外现。在这个意义上,时代周报可谓广州这座城市一张值得骄傲的文化名片。      林少华: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知名翻译家         第1期   2008年11月18日      文化部记者 李怀宇      《余英时: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有尊严的知识人》      2007年深秋,我到美国的第二天,便前往普林斯顿和余英时先生畅谈。暂别时,余太太陈淑平订了计程车送我:“英时和你一起去火车站,一路上你们还可以多说一会儿话。”话长路短,到了车站,余先生还是不放心,看到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问清他也是坐往耶鲁大学方向的同一列火车,余先生就让我等会跟着年轻人上车,这才握手道别。几分钟之后,余先生又回到车站,叮嘱我:“路上有很多站,一定要问清楚,不能那个年轻人在哪里下车就跟着下了。”         第1期   2008年11月18日      经济部记者 谭骥      《神秘女富豪吴亚军的财富轨迹》      吴亚军,龙湖地产掌门人,如今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随着公司的上市,吴亚军一度成为国内女首富,而当时,她还是重庆的女首富。报道的出炉有不小的运气成分,特别是两个重要的采访对象。一位是采访时偶遇的重庆地产界的业内人士,提供了很多的线索;另一位是吴亚军中学时的班主任―在仅仅知道她当年所在学校的情况下,后来竟在小区的棋牌室里,找到了老班主任。         2008年12月      时代论坛主持 高战      时代论坛(沙龙)      自时代周报创立,就明确要打造精英思想传播的平台,时代论坛应运而生。我则荣幸成为论坛具体操办者、主持人。几十场论坛下来,很多事情印象深刻。比如2008年年底,茅于轼先生来到广州做时代沙龙的演讲,其时恰逢茅老八十大寿,报社为他精心准备了生日蛋糕、会议室布置了很多鲜花,准备了欢迎仪式作为祝贺。后来茅老多次做客时代论坛,有一次我不在广州,茅老离开时让我同事转给我1万元,用于我从事的“乡村银行”项目。三年50多期论坛,几乎涵盖当下最著名的知识分子。         第9期   2009年1月12日      文化部记者 李怀宇      《金庸:办报纸是拼命,写小说是玩玩》      读书时代的一个秋夜,我在学校图书馆僻静的书架上找到一套《明报月刊》。从此每日无事便来翻这本合订本。多年后我第一次到了香港,算是如愿以偿,见到金庸。后来我没有和他进一步联系,直到时代周报创办后,我才托刘再复先生向金庸先生致意,希望独家专访他。随后我给他的秘书寄了时代周报上刊发的余英时专访。不久我便坐在金庸的办公室。门口挂着金庸手书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落地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无敌海景尽收眼底。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