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育新学校 高一备课组 董雪娇 本单元含英咀华的重点:新诗体、新流派、新的表现手法(新,创新) 感知《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掌握赋比兴手法和重章复唱手法的特点,体会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深刻影响; 感知《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体会其抒情性特征,掌握芳草喻、美人喻、两性喻等手法的运用特征,体会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了解汉乐府、古诗、建安文学、魏晋风度等文学常识,体会这一阶段诗歌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一点儿反思:面对新课改,我们如何处理好教材教法上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旧大纲背景下的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过去语文教材对诗歌注释过多、过细,过分追求统一答案,旧大纲背景下的诗歌教学,存在着对“主题思想”分析的教条化、图解化倾向,学生习惯以“接受性”的方式学习诗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人对诗歌的独特感受,往往失却了在阅读中“发现意蕴”的机会。 新课标背景下的诗歌阅读强调“体验”。这有别于解放以来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过去我们往往担心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阅读面不够广,担心他们对诗歌的解读不到位,于是许多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注重情感内容的分析,总是很详尽地分析诗歌通过写什么景抒发怎样的情感,或表达作者怎样的胸襟。采用的是简单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阅读结果。这固然重要,但学生往往只能停留在诗歌的表象当中而无法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由于教学中缺少了体验,也就缺乏了对诗中意境的把握,对诗歌的赏析也就不全面。 继承:扎扎实实落实知识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诗歌阅读教学要注重“积累”,因此对基本的文言知识、文化常识、背诵默写不能一带而过,还要一如既往地夯实基础。 创新: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过程要创新。新课标强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由以前“注释过多、过细,过分追求统一答案”“对主题思想分析的教条化、图解化”的传统教法,改变为“重体验”“重玩味”“重运用”的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面临的挑战:时间紧、取舍难 本单元是高中第一个古诗单元,与现代诗单元相比,首先要解决“读懂字面意思”的难题,再加上“新诗体”“新流派”“新手法”的解读和赏析,内容多,含金量大,过去基本要用三周完成的内容,现在要在两周内完成,时间紧迫。 具体安排建议(6×2=12课时) 《诗经》两首(4课时) 《氓》2课时(介绍诗歌产生、有关《诗经》、内容初步感知一课时;内容理解、手法鉴赏、作业处理一课时) 取:《诗经》的相关常识 《氓》的内容理解、思路分析 赋比兴手法的赏析 舍:人物形象的分析、悲剧原因的探讨 尝试:①用“改写法”替代传统的串讲,让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②勾连《成语》,课后积累《诗经》中的177条成语。 检查预习 说说你对《诗经》的了解 解释重点词语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 ,共收录从 到 的诗歌 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 “风”指 ,大都是 。 “雅”分 、 ,是宫廷乐歌。 “颂 ”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 认真阅读注释① 补充资料:率真自然的《诗经》 “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启功) 唐以前的诗特别是《诗经》率真无邪,言为心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诗经》,是水边萌芽的芦苇(《秦风·蒹葭》),是道旁飘飞的杨柳(《小雅·采薇》),是旷野上延绵的蔓草(《郑风·野有蔓草》),是园子里绽放的灼灼桃花(《周南·桃夭》),是挺拔于东门的杨树(《陈风·东门之杨》)……它们自自然然从从容容地从广袤的大地中、从现实生活的沃土中长出来,不用矫饰,没有虚浮,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六义: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序》) “诗”有六个主要概念:一叫“风”,二叫“赋”,三叫“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