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新中学设计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建新中学设计说明

设 计 说 明 第一章 建筑设计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太平村,为了完善该地区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该区域的城市形象,解决该片区居民的就学问题,决定迁建重庆市建新初级中学。本着发展城市教育硬件设施、扩大办学规模,节约资源的思想,建设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现代化学校。计划班额80个。地块总用地面积为39567.8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共有69444.77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规划图及地形图;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重庆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国家及重庆市相关现行规范及规定。 三、基地概况 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太平村,四周均为城市规划道路,交通方便,但目前周边道路均未建设。用地内地形较复杂,但起伏高差不大。 四、规划设计思想原则 1、阳光·成长·校园 阳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对中学生就更为重要了。我们这里的“阳光”,一方面指太阳本身,教室应该充满阳光;另一方面指人的思想和心情,应该给中学生营造欢快和充满想象力的空间。设计时让所有普通教室全部向南,几幢教学楼之间间距较大,保证教室获得充分的光照时间,建筑色彩上注意用活泼的颜色,反映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2、因地制宜 尊重地形、依山就势是本设计的一个立足点。基地西南角低,东北角高。设计根据地形,使整个场地自然分为两个台地,由高到低分别为教学区、生活服务区和300米跑道的运动区。 3、亲近自然、交融共享 当今社会强调自然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交融。作为供中学生使用的中学校尤其应该重视。设计时,注意室内外空间的融合与穿插,通过大量的地面绿化、空中花园平台以及屋顶绿化活动平台地设计,强调自然生态环境的营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 4、活泼明朗、空间多变 建筑形象能反映出建筑性格,正如商业建筑需要繁华热闹,政府建筑应沉着冷静等一样,中同时也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坡屋面的运用,朴实建筑色调,变化的建筑空间,极力极力营造一种外观简洁、活泼明朗、有时代感同时又有文化沧桑感的建筑形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中学生自立、自强、团结、奋进的文化氛围。 五、总平面设计 1.布局整体,分区明确 通过向内道路、水体的设置,非常自然,明确的把学校分成了功能独立,动静明确的四个区域。(一) 教学区 (二)生活服务区 (三)运动区 (四)地下车库。 (1)本设计本着尊重地形、节约用地、合理布局的宗旨,强调建筑的南北朝向,同时避免相互干扰,将教学楼、办公等功能集中,放在基地东侧,避免了相互对视及马路噪音所带来的干扰,并使教室均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2)将生活服务区放在用地的南端,靠校南路,结合学校主出入口设置,与教学区区分开,强调出动、静分区的明确性,学生宿舍在食堂上部设置,更好的为学生就餐提供服务。 (3)基地东面为场区最底处,且地势平缓,处于填方区,同时因用地紧张,所以在此建造以300米的环形跑道为主的运动区。 (4)地下车库位于广场、宿舍、阶梯教室的下部,共设停车位 112 个,还设计了一座50米长,六道宽的游泳池。 (5)学校教室都为南北朝向,通过东西向教学实验楼的连接,拉大其间距,避免噪音和视觉干扰。教学办公楼通过在立面开洞和阴台的退让处理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立面变化。 (6)进入学校大门,即可见南北贯通的人行出入口间一条林荫道,树木长成后有利于塑造浓浓的校园氛围,。 2.交通流线 人行主入口设置在场地南侧、北侧的干道上,入口间有一条林荫道连接。场地西侧运动场外设一个人行出入口,以利于运地区的人员疏散。东侧道路设高层穿过建筑的人行出入口。车库出入口在南北侧道路设入口直接进入,对校园干扰小。 六、建筑设计 1.教学综合楼呈E形院落式布局,与东面的十六层的教学楼在空间形态上形成围合的空间。南向布置的三栋教学楼之间,通过教学综合楼的连接和庭院空间的划分,在间距上达到了39米,从而避免了视觉和听觉的干扰,并对南向主采光面形成良好景观。教学楼共五层,建筑间形成有节奏的韵律变化,形成高低变化的空间感受;同时与学校贯穿东西的景观轴线形成呼应,南面和北面教学楼为单外廊式,极大的提升了教学环境的层次。 2.阶梯教室为四层,一层设置风雨操场,二层设置音体美教室,三、四层为一个大阶梯教室,可容纳900人左右。阶梯教室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既减少了对教学楼的干扰,利于大规模的人流疏散,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建筑形象。 3.生活区位于场地中部南端,为一栋独立建筑。一、二、三层为食堂,四层至六层为宿舍,解决寄读学生的住宿问题。宿舍为八人间,每间设阳台、卫生间、洗澡间。 4.运动区位于场地的西面,为地块的最底点,原始地貌低于相邻规划道路,需要回填,作活动场地不需考虑基础处理问题。在宿舍和阶梯教室、教学楼间形成一个半开敝的广场,成为联系教学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