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城乡统筹进程中村庄特色的传承与塑造研究_以南京浦口乌江镇五一村为例.docx

城乡统筹进程中村庄特色的传承与塑造研究_以南京浦口乌江镇五一村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乡统筹进程中村庄特色的传承与塑造研究_以南京浦口乌江镇五一村为例

城乡统筹进程中村庄特色的传承与塑造研究——以南京浦口乌江镇五一村为例TheVillageRuralFeature’sInheritingandMouldingintheProcessofChineseBalancingUrbanandRuralDevelopment——AnExampleoftheWujiangTownWuyiVillageinNankingPukouDistrict童本勤施旭栋TONGBenqinSHIXudong文章编号:1009-6000(2013)10-0089-05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童本勤(1962-),女,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硕士生导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施旭栋(1983-),男,硕士,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师。摘要:针对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千村一面”的现象,本文以南京浦口五一村为例,研究了村庄特色的内涵,探讨了保持村庄特色的总体策略,提出了传承和塑造新农村特色的途径和最终实现村民自治、长效经营维护的目标。关键词:城乡统筹;村庄特色;传承和塑造;村民自治Abstract:InaccordancewithChinesenewruralcaseswhichareallofthesamepatternatpresent,thispaperdiscussedtheculturalconnotationsoftheVillageRuralfeatureandthegeneralstrategiestomaintainingVillagedistinctivecharactersinordertoraisethetheoryofInheritingandmoldthesefeatures.Keywords:balancingurbanandruraldevelopment;ruralfeature;inheritandmould;villagerautonomy1研究背景城乡统筹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目标是通过城乡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变农村生存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效益。村庄是城乡统筹进程中的最重要的载体,量多面广,目前很多地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村庄建设为核心,盲目追求村庄集中规模,出现了很多城市型农民新村和景观。为避免新一轮村庄整合过程中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本文以南京浦口乌江镇五一村(南京城乡统筹规划称为新社区,本文仍简称五一村)为例,研究了村庄特色的内涵,探讨了保持村庄特色的总体策略,提出了传承和塑造新农村特色的具体途径。五一村地处南京江北沿江平原,对外交通条件良好。目前村庄周围有水塘和部分苗木林地,现状建筑布局分散,整体聚居度不高,建筑风貌特色不鲜明,具有探讨塑造新农村特色的条件和需求(图1-3)。图1五一村区位图图2现状建筑布局图城乡统筹│URBAN-RURALINTEGRATION2村庄特色的内涵特色就是指某一事物所具备的突出的或独有的性质和特征。从人的认知角度来说,它往往指事物外部形象上所具有的特殊性,能使人们由此容易识别以区分于其他事物。村庄特色是村庄长期以来由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民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演变的产物。乡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是指村庄的自然地理环境、村落布局、街巷景观、建筑风格、民俗风貌等;非物质方面主要是指村庄的性质、产业特征、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二者相辅相成,密切关联,共同组成了乡村特色的“灵”与“魂”。五一村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主要发展时期是在1960-1970年代。如何依托现有村庄与现状水面、苗木林地等自然环境融合,塑造现代化新农村形象和风貌,体现现代乡村文化与休闲旅游氛围,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村为基础,整合了周边3个自然村,形成1200人左右的新社区,这个规模尺度既改善了目前5个自然村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状况,又维护了现有2个自然村的肌理和形态,保持了村庄宜人的空间尺度(图4)。3.2有机增长,新旧融合在城乡统筹进程中村庄重构的模式基本有三种类型:一是现状保留型,以环境整治为主;二是保留扩大型,即在原有村庄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扩建;三是异地新建型,即通过异地选址集中新建。从保持村庄空间特色和人文关系分析,规划推荐以现状保留型和保留扩大型发展模式为主,遵循有机更新、循序渐进、新旧融合的理念。五一村以现有2个自然村为基础,结合现状建筑、水面、林地的布局特点,新建筑采取向南向西自然拓展的有机生长方式。既保留了2个现状自然村庄,避免大拆大建,又满足了新社区的发展的3保持村庄特色的总体策略3.1适度聚集,保持村庄宜人的规模目前一般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普遍存在村庄规模小、布局分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