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罟罟冠的传播看元代的民族融合.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第7期 现 代 妇 女 No.7,2010 M0DERN W0MEN 总第341期 从罟罟冠的传播看元代的民族融合 李汇群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摘 要:罟罟冠是元代贵族女性常戴的冠饰 ,宋元易代后,传人南方地区。元代汉族文人对罟罟冠的态度,由排斥渐 次转为欣赏;而蒙古族的婚姻制度,在元代亦经历了相当的转变 ,体现了蒙古族对汉族文化的接受和认同。这些 ,都 见证了元代民族融合的进程。 关键词:罟罟冠;传播;民族融合 中图分类号:K892.9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7--4244(2010)07—0056-0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 ,各少数 三尺许,用红青锦绣 ,或珠金饰之。其上又有杖一 民族也都创造了属于 自己的服饰文化。特别是随 枝,用红青绒饰之”。1]【稍晚于赵珙 ,南宋彭大雅出 着少数民族国家政权的建立,这种诞生、形成于个 使蒙古,写成了 《黑鞑事略》一书,其中也提到了故“ 别民族历史摇篮的服饰文化,会迅速在全国范围内 故”,后徐霆注疏道 “故故之制,用画木为骨,包以红 传流,表现出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以女性所佩之 绢金帛,顶之上用四直尺长柳枝或铁打成枝,包以 冠为例,清代盛行满族风格的朝冠,再往前追溯数 青毡,其上人,则用我朝翠花或五彩帛饰之,令其飞 百年,元代则有蒙族气派的罟罟冠 (如图)。 动。以下人则用野鸡毛”2]【。据此看来,罟罟冠是用 铁丝编成或者用木枝做成柱状体 ,再裹以红绢金 帛,缀上珠玉花翠。在柱状体之上,还要插上长长的 树枝或铁枝,有钱人家在长枝条间加以翠花彩帛修 饰,穷人家因财力不济,则普遍装饰一些色彩斑丽 的野鸡毛,也颇能夺人眼目。赵、彭二人出使时,蒙 古还未统一全国,罟罟冠从取材到制作都比较简 单,还带有几分游牧民族的淳朴风味。待到元蒙征 服南宋,统一全国后,受江南地区文人生活的影响, 元蒙贵族的生活也开始渐渐变得精致考究,即便一 顶小小的罟罟冠,也在取材和制作上发生了较大的 变化。 熊梦祥撰于元末的《析津志》中,也曾详细论及 一 、 罟罟冠的形制和演变 罟罟冠: 用大珠穿结龙凤楼台之属,饰于其前 罟“罟”是蒙古语,也写作 “姑姑99、66故故”、“故 姑”、“固姑”、“顾姑99、66古库勒”等。 “罟罟冠”是何 后。复以珠缀长条,椽饰方炫,掩络其缝。 又以小小花朵插带,又以金累事件装嵌, 形制呢?南宋末年赵珙所著 《蒙鞑备录》云,“凡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