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摘 要】对薛宝钗林黛玉的比较在红学研究中几乎从未停止,本文以《红楼梦》常常出现的意象梅花作为入手点,揭示曹雪芹笔下钗黛性格气质的暗合之处。
【关键词】梅花;薛宝钗;林黛玉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出自明代高启《梅花九首》中的一首。红楼梦中曹雪芹化用了颔联,以山中高士形容薛宝钗,以世外仙姝形容林黛玉。为何薛林二人的名字,嵌在一首梅花诗里而不是别的诗?那是因为,钗黛都具有梅花的特征。
(一)幽香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画,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第八回写道宝玉去梨香院,“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宝钗服用冷香丸,而冷香丸就有梅花的成分,宝钗服后身上有一股凉凉甜甜的幽香。这香味非常独特,跟熏香不一样。
而第十九回讲道宝玉来潇湘馆,“宝玉总未听见这些话, 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黛玉身上也是一股幽香,这幽香跟宝钗的幽香比起来,显得软,柔,宝钗的是幽香是凉,甜,二者是有所不同的。
但钗黛二人的幽香都不是俗香,不是普通香饼、熏香弄上的,这点已经由宝玉这个闻过众多脂粉香气的鼻子鉴定过了。香,是女儿的一个常见特性,人们常道“天香佳人”,钗黛二人与众不同的幽香,与梅花暗暗的,幽幽的香气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吗?
(二)鳌头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好一个“独暄妍”,好一个“占尽风情”!钗黛二人并列金陵十二钗之首,正是在大观园中占尽风流。黛玉才貌自不必说了,连湘云都说“我这一辈子自然比不上你”,但湘云却能举出宝钗来和她比,说明也只有宝钗能和黛玉分庭抗礼。
论容貌,宝钗鲜艳妩媚,黛玉风流袅娜,各有千秋;论诗才,诗社魁首不是你就是我,总在二人之间,就连大姐元春也说“终是薛林二妹与众不同”;论佛道,一个喜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个说“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放眼大观园中,钗黛可谓旗鼓相当,一时瑜亮,处处占尽风情。
(三)情调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
客人来了以茶当酒,小炉里煮着汤。平平常常的人家夜景,而只有窗外月色,因为有了梅花相衬,显得别有情趣与众不同了。
宝钗黛玉都是有情调的姑娘,善于把平常的东西弄得新鲜有趣。第三十七回湘云要请一社,想做菊花诗又怕落套,宝钗想了一想,“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 都是两个字: 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后来就拟了十二个菊花题,果然别出心裁。(并且,宝钗拟的“菊梦”“问菊”都是林妹妹写了,被李纨称赞“题目新,立意新,诗也新”)
刘姥姥参观大观园那一回,写到宝钗对屋子的摆设。宝钗布置房间也是与众不同的,虽然被贾母批评太素,但每个人审美不同,在我看来依然显露了宝钗的情调。书中写道,宝钗房间“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 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 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东西很少,是一种简约无华的风格,瓶子里几枝菊花,旁边放着两部书,很素雅很有逸士的感觉。可见她有自己的喜欢,并不是随大流的。
黛玉的情调也是方方面面。她的屋子精致,堆满书籍,在外人看来,“不像个小姐的闺房,倒像个哥儿的书房”,这也是标新立异的。
起诗社时,黛玉提议“把姐妹叔嫂的称呼改了”,起个别号才好。果然,后来才有了“蘅芜君”“蕉下客”“潇湘妃子”这些令人难忘的雅称。
中秋联诗那一回,湘云问限何韵,黛玉情调再次显露,说数桥头的柱子,数到第几个就用那个韵。最后定了十三元。真是风雅之极。
(四)清冷
“聚若浮萍散若云,江湖姓氏总相闻。何烦爵里重铺叙,只倩梅花举似君。”――张炜
钗黛都有清冷的气质,看似无情却有情。那是因为她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对天地生死有独特的感悟。宝钗《临江仙》云:“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就是一种世事变幻沉浮,由他变去,我自是我的一种态度,正如道家思想所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预谋。”第六十六回薛姨妈对宝钗说起三姐自尽、湘莲出家的事,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 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这就是宝钗的一种人生哲学观:生死难测,得意时不必忘形,失落时无需伤心。逝者已矣,来者可追,要放开这一切。
黛玉是“情情”,对感情执着,大多时候在惋惜理想不能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