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看上古婚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汉字看上古婚俗

* 从汉字看上古婚姻形式 一、从“姓” 看远古群婚习俗 《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婚仪六礼 一是纳采。 二是问名。 三是纳吉。 四是纳征。 五是请期。 六是亲迎。 姓 《说文·生部》:生,象草木生出土上。 《说文·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 以此可推断:造 “姓”字之时,在先民的观念里,孩子血统似乎仅仅维系在母亲身上。当时人们也许都是从母得姓。 从母得姓的事实考证: 1、汉族先民古姓多从“女”旁: 黄帝姓姬,神农姓姜,少昊姓嬴,虞舜姓姚,夏禹姓姒等等,还有姓螺、娥、娄、妫的。 2、一些人名也女字当头: 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又叫女皇 少昊的母亲叫女节 神农的母亲女登 颛顼的母亲女枢 禹的母亲女狄 3、后代史料: 《白虎通·号篇》:“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 4、汉先哲的降生的曲折反映: 《史记·三代世表》中记载伏羲 : “庖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附宝见大电绕北斗而生黄帝” “炎帝神农氏母曰女登……,感神龙而生炎帝。”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果)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群婚习俗(因) 《吕氏春秋·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 姓的出现并受到重视,在于标明血缘关系。 姓的异体字的出现: 战国金文:从人从生 《康熙字典》:从生从自 土族 戴天头 我国土族,曾存在着压抑女性的“戴天头”陋习,女子到了15岁,便由父母做主,在年终除夕那天与天结拜为夫妇,将少女的发式改为成年妇人的发式,从此性关系可以随便,生下子女归母家,不受社会歧视。 二、从“婚”、“娶”看掠夺婚俗 婚 《说文》:“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以名焉。” 郑玄《仪礼疏》:“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 泰安、曲阜、博山等地,举行婚礼的时间却是在子夜,这就是所谓的“夜婚”。 抢婚习俗的遗迹 《礼记》:“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昏礼不贺” 《周易·屯》爻辞:“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魏晋以后,我国爨族仍实行劫夺婚的制度,“将嫁女三日前,(女家)执斧入山伐带叶松,于门外结屋,坐女其中。旁列米淅数十缸,集亲族执瓢、杓,列械环卫。婿及亲族新衣黑面,乘马持械,鼓吹至女家,械而斗。婿直入松屋中挟妇乘马,疾驱走。父母持械,杓米淅洗婿,大呼亲友同逐女,不及,怒而归” 清曹树翘《滇南杂志》 娶 《说文》 “娶,取妇也从女从耳,取亦声”。 取 《说文》:“取,捕也。从又从耳。” 《周礼·夏官·大司马》:“(狩)大兽公之,获者取左耳。” 先秦典籍中的记载: 周幽王伐有褒而取褒姒 晋献公伐骊戎而取骊姬 《左传》 大子(郑大子忽)曰:“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 娶与取得长期并存 娶与取在甲骨文中就已经都出现了,但先秦文献中“娶”往往写作“取”。 《礼记·杂记》:可以冠,取妻子。 《诗经·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 《左传》:别姓而后能取。 古人观念中,两个字的意义“婚娶”与“捕取”界限较为模糊,不是十分明确。 抢婚习俗实际反映了母权与父权的斗争。 三、从“嫁”看买卖婚俗 《韩非子》:“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 《礼记·昏义》记载的有关女子嫁人的礼节: “纳采(也即行聘)、问名、纳吉(即卜定吉日)、纳征(即纳聘,就是送采礼)、请期。” 《仪礼、士昏礼》中就有“纳征,玄纁(即黑色的币帛)、束帛(即五匹帛)、俪皮(即成对的鹿皮),如纳吉礼。” 妻与帑tǎng 《左传》: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 疏:帑,妻子也。 《说文》:帑,金币所藏也。 帑 从巾奴声 从巾之字多与钱有关,如:币布帛 文献记载: 北魏曹彰以妾换马 子硕卖其庶母以葬己母 嫁 对“嫁”字音与义的考证: 嫁字得名: (1)认为“嫁” 与“家” 有关 《方言》:“嫁,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 《白虎通·嫁娶》:“嫁者,家也。妇人外成,以出适人为家。” (2)“嫁” 得名于“贾” 嫁与贾上古音相同。 《说文》:贾,市也。 《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先秦“嫁” 确有“卖” 义 《战国策·西周策》:“臣恐齐王为君实立果,而让之于最,以嫁之齐也……。” 《韩非子》:“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 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印证: 独龙族:娶妻称为“仆玛旺”即“买女人”。 纳西族娶妻叫“米含”,“米含” 有“买”之意 我国少数民族中,旧时也盛行着买卖婚姻的习俗。如瑶族、怒族、维吾尔族、傈傈族、苗族、独龙族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