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儿童的情绪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儿童的情绪发展

2、情绪和情感有什么区别?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从需求来看(生理VS社会) 从体验来看(简单、人与动物共有VS复杂、人特有) 从稳定性来看 从冲动性来看 从生理基础来看(皮下中枢VS大脑皮层中枢) 从外部表现来看,(先天VS后天习得) 3、情绪组成部分 生理成分 不同情绪伴随不同生理变化 表情成分 面部表情;声音等是外在情绪表现 主观体验 对不同情绪情感的自我体验 4、情绪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情绪影响幼儿的心理活动动机 情绪影响儿童认知发展 情绪影响幼儿的意识产生 情绪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情绪智商) 情绪影响幼儿的交往 情绪智商 研究者给4岁的小孩每人发了一颗水果软糖,糖果就摆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并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在等研究者“办完差事”回来后再吃,就能吃到两颗糖。如果他们等不及,那就只能吃一颗,不过可以立即吃到。 [结果] 坚持最后儿童——具有合群 、独立、较强适应能力、勇敢 没有坚持的儿童——孤僻、固执、易屈服 不同结果与情绪调控有关 情绪智商结构:认知和管理情绪(包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二、情绪发展的理论 1、学习理论 代表人:华生、斯金纳等 观 点:先天的情绪反应(害怕;爱;愤怒) 后天学习获得(恐惧产生和消退实验) 观察学习 评 价:认为情绪是通过学习和观察获得; 情绪学习过程停留在简单的分析; 2、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弗洛伊德 观 点: 主要关注儿童早期的情绪; 特别重视母婴关系; 评 价:强调情绪在早期发展中的作用; 过分强调情绪变化由母婴关系导致; 哈洛实验 3、认知理论 代表人:曼德勒;赫布等 观 点: 情绪是认知过程的产物; 当前活动与经验不相似,产生惧怕 影响儿童情绪的不是刺激的简单输入,而是解释; 刺激物和认知经验完全一致或不一致不会引起兴 趣; 只有两者不一致中等时,显示最显著的兴趣; 评 价:把情绪纳入情境和认知评价中; 没有涉及所有情绪; 4、人类学理论(生态学) 代表人:劳伦兹、鲍尔贝 观 点:强调生物成熟, 强调情绪交流 情绪交往关键期(社会性微笑—认生) 评 价:注重社会交往和生物成熟 过分强调关键期的作用 三、儿童的情绪发展 (一)情绪表达 1、情绪表达方式 表情、动作、语言 2、情绪表达实验 [伊扎德实验] 抓冰块、玩具被取走、妈妈出现 [结论]婴儿通过表情表达内心的感受 (1)原始的情绪反应 (2) 原始情绪的种类 4.情绪的分化 (2)林传鼎的情绪分化理论 (3) 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二) 情绪识别 1、他人面部表情的模仿 [费尔德研究] 研究对象:出生3天的婴儿 研究内容:让婴儿近距离看模特3种表情 (惊奇;高兴;伤心) 研究结果:婴儿出现模仿行为 2、情绪的识别 实验对象:4—6个月婴儿 实验方法:呈现成人愉快、愤怒、中性表情 实验结果:婴儿关注愉快表情的时间长 结论: 4—6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区分成人的表情 7—9个月——快乐、愤怒、恐惧的表情,根据母亲的表情调节自己行动 (三)情绪社会化 1、情绪社会化 引起情绪的动因具有社会性 2、笑 自发微笑(0~5周)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 3、哭 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饥饿、痛 心理激活(1个月起)——假哭 有区别的哭(2个月22个月)——社会行为 2.1 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2.2 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情感的日益丰富包括两种含义: 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其二,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是指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2.3 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4、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1.道德情感内容越来越丰富 用一定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自尊感、荣誉感、责任感、集体感、爱国感 2.理智感 认识客观事物的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幼儿期——疑问期(问题肤浅,表面); 童年期——从表面和游戏活动的兴趣,逐渐在思维活动中获得乐趣 3.美感 根据一定审美标准评价客观事物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受到事物外部特征的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