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行星轮架加工(镗孔).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星轮架加工(镗孔)

行星轮架加工(镗孔) 一 工艺知识准备 (一)技术要求及工艺 一 工艺知识准备(续) (二)孔的测量检验 二 行星轮架试制加工 (一)加工任务任务 二 行星轮架试制加工(续) 工序图 二 行星轮架试制加工(续) (二)加工过程 资 讯 明确任务 决 策 分析讨论加工方案的选择 决 策 (续一) 分析讨论加工方案的选择 决 策 (续二) 分析讨论加工方案的选择 决 策 (续三) 分析讨论加工方案的选择 决 策 (续四) 分析讨论加工方案的选择 计 划 制定工艺计划 实 施 实施加工计划 实 施(续) 实施加工计划(续) 检 查 检查控制 评 估 评价加工质量 重点指点或建议 重点 工作过程的安全、规范; 孔类零件批量生产前试制的工作流程; 批量加工的工艺基础方法、刀具及其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刀具路径设置及程序编制、零件加工精度的控制。 建议 学习小组高度协调,以训练载体内容点作中心,掌握和运用本次工作过程折射的知识点 * 任务3-1: 图3.2-1 电磁铁平衡调节轴 1.技术要求: 孔的圆度、孔轴线的直线度、孔径精度、孔壁表面粗糙度,孔与相关元素的平行度、垂直度、位置度、同轴度等。 2.孔加工的一般工艺: 典型的孔加工工艺流程:钻中心定为孔→钻底孔→扩孔→粗镗孔→半精镗孔→精镗孔(铰孔)。 1.孔径测量: 比较测量法:带表内卡钳、内径量表等;绝对测量(直接测量):内侧千分尺、游标卡尺等。 2.孔距测量:采用外径千分尺结合芯棒测量。 3.形位公差测量:标准平板、标准新棒、直角仪。 4.表面粗糙度:镗孔(铰孔)标准粗糙度样块。 应用数控加工中心机床完成行星轮架镗孔工序的加工任务,工序图如图3.1-2示。工件材料为QT400球墨铸铁,沙型铸造的毛坯件;生产规模:批量生产前的试制;生产形式:断续多批次。 图3.1-2 行星轮架镗孔工序图 应用“六步法”工作程序完成该项工作任务。 (1)工序图 本工作任务是完成Φ33三个孔及1×45°倒角、工件的小端Φ33孔壁上三条R3半圆槽的加工。 (2)零件已完成车削工序,基准面符合图样要求。 (3)车间备有不同型号行星轮架镗孔专用夹具5副。 (4)原厂工艺卡1份。 (1)刀具: Φ29麻花钻(钻铣刀) 调整到Φ32的粗镗刀 调整到Φ32.7的粗镗刀 修磨合格的Φ33H8铰刀 Φ6键槽铣刀 (2)夹具及装夹方式的选择: 生产规模:重复多批次的批量生产。应该选用专用夹具,或选用可调专用夹具(适用不同系列产品)。 (3)切削方式及进、退刀线的设计: 钻铣刀或麻花钻扩孔,消除铸造表面对镗刀的影响; 定尺寸粗镗刀法多次镗扩孔,修正孔位置和孔形状。留0.2~0.35mm的均匀余量; 铰刀精铰孔径,减少刀具调整和保障孔径精度。 键槽铣刀加工R3半圆槽。 (4)刀具转移的路径: 图3.1-3刀具路径 (4)工件坐标系原点设定: 工件坐标系Z轴原点设定在机械坐标原点。 图3.1-4行星轮架镗孔工序编程原点 (1)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企划) (2)编写工艺及程序文件 注:形成文字材料 (1)检查机床,确认机床正常时,开机并回零; (2)选择、修磨、修调、装夹镗刀、铰刀、钻铣刀,MDI方式逐一安装刀具进刀库相应刀位; (3)录入并人工检查加工程序; (4)测量、设定刀具长度补偿参数; (5)设置坐标参数,将工件坐标系X、Y轴原点设置于工作台行程中心,空运行检测加工程序,用钢尺粗检孔深的正确性; (6)取消空运行方式; (7)选择、安装、校正、夹紧专用夹具; (8)安装、找正、夹紧工件; (9)设定工件坐标系X、Y原点,Z原点清零; (10)自动加工。每次换刀都应该调整到较小进给倍率,确认安全后恢复正常进给; (11)每一工步的首个孔(槽)加工完毕,暂停机床,测量零件加工部位的尺寸,合格后继续零件加工,直至全部加工完成。 (12)拆卸工件,去毛刺。 (1)自动加工前,检查空运行是否已经取消;换刀后,Z轴原点是否已重新设定; (2)程序首次用于加工,切削到工件之前,必须单段运行程序,一段一段检查; (3)加工过程中,监测程序运行情况,特别是换刀情况; (4)粗加工阶段,注意观察切屑形状、温度,倾听切削的声音,判断刀具是否正常; (5)加工过程中,检查工艺过程是否合理、优化。 (1)评估加工质量: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进行评估,找出尺寸误差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2)评估加工效率、刀具寿命等,找出表面质量缺陷之原因,提出优化切削用量、刀具路径方案。 (3)评估整个工作过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工艺方法和操作。 *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