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和猫》中人文关怀.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妇和猫》中人文关怀

《老妇和猫》中人文关怀   摘 要:《老妇与猫》是多丽丝1967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赫蒂这位孤寡老人和其收养的猫蒂贝相依为命走完生命最后时光的故事,控诉了社会的冷漠无情和政府机制的不完善。本论文拟从赫蒂与主流社会的背道而驰、她与猫的惺惺相惜以及她自己为生存抗争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作者想要传达的人文关怀。尊重个人,众生平等才是社会兴旺繁荣的长久之计。 关键词:《老妇与猫》 多丽丝 人文关怀 多丽丝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野草在歌唱》等早已被大众熟知。诺贝尔授奖词赞扬莱辛“将个人生活史与20世纪50年代伦敦乃至整个世界的思潮变迁相融合,全景展现一代文学大师的心路历程。她以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女性经验,以怀疑的精神、强烈的使命感、透视心性的想象力,审视分崩离析的现代文明”(方丽真,44)。莱辛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在作品中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全景,不断传达给世界与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同于她的长篇小说,莱辛的短篇小说从虽细小但震撼的细节呈现给读者栩栩如生的生活全貌图。 《老妇与猫》是多丽丝1967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这部小说讲述被子女遗弃的老人赫蒂同她养的猫蒂贝流离失所,在饥寒交迫下走向死亡的故事。整篇小说围绕着赫蒂的三次搬家经历发展,读者随着情节的发展眼见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挣扎在死亡的边缘。本论文拟从赫蒂与主流社会的背道而驰、她与猫的惺惺相惜以及她自己为生存抗争这三个方面来阐释赫蒂作为一个社会的边缘人,是如何被社会家庭抛弃而后与猫蒂贝相依为命并且自强自立追寻自由、自尊。莱辛曾说:“发表小说是一种沟通,是把自己的个性和信仰灌输给别人的一种尝试,如果一个作家乐于接受这一责任,用我们社会主义学家的语言来说,他必须把自己看做灵魂的建筑师……”(Lessing,7)在小说中,莱辛关注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物,赫蒂作为孤寡老人,无人照料, 在饥寒交迫中安详死去这一事实无疑是对当今社会最大的讽刺。在科技发达、人类日益进步的今天,依然有很多类似赫蒂这样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关注、帮助。莱辛平稳客观笔调下的赫蒂应如一剂强心针,狠狠地刺在人们麻木的心上,一个人人真正平等、自由的幸福社会才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 赫蒂与主流社会的背道而驰 赫蒂是与20世纪同时诞生的。20世纪是动荡不安的百年,英国在这百年中更是伤痕累累。程汉大在评介《二十世纪英国》时指出:20世纪的英国“霸主桂冠失落在地,国威国力每况愈下,殖民帝国分崩离析……如今的英国已萎缩成欧洲的地区性力量,昔日的辉煌只剩下残照余晖”(程汉大,107)。这个昔日的大英帝国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之后一蹶不振。战争的残酷、经济的衰败使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受到严重冲击,更使人们的生活窘迫不堪。老人赫蒂是这个混乱社会中最底层人物的剪影。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念就是“体面”二字,赫蒂含辛茹苦把四个子女抚养长大,步入老年后却得不到应有的赡养,就因为赫蒂与社会主流下的“体面”格格不入。她的孩子们“都是些体面的人,有家有业,有好工作,有汽车”(135)。人们的思想被扭曲的价值观毒害,不是百行以孝为先,而是觉得自己的母亲“有几分古怪”(135)。又因为赫蒂有一半的吉卜赛血统,吉卜赛在千百年以来就是一个无根流浪的民族,既没有家园也没有祖国,是一直被其他民族排斥的外来人,是欧洲土地上永远的异乡客。对吉卜赛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一直存在于欧洲大陆。赫蒂的子女面对母亲的某些行为很是不解,甚至恐慌他们的母亲的“吉卜赛血统会以比老往火车站跑还要糟糕的方式表现出来”(136)。在亲情面前,子女们关心的不是母亲是否能安享晚年,而是鄙夷母亲的吉卜赛血统。面对生之养之的母亲,子女们的寡情、冷漠仅仅只是当时社会极小的缩影。 政府当局对于生活艰难的赫蒂也只是表面作秀的救助。赫蒂第二次搬家到贫民窟后,生活虽贫苦却还是能养活自己。就因为“市里的选举在即,这条街的命运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条街上穷人无家可归的状况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成了整个地区,甚至整个城市的象征”(140),政府当局才决定采取措施,安排相关官员、福利机构人员走访赫蒂居住的楼房住户。赫蒂错以为政府的举措会让她过得好点。她穿上旧衣堆里的衣物,以最隆重的方式来欢迎他们。这些政府派来的人员对赫蒂的热情置之不理,只是站在房门口说些不痛不痒的话。没有人愿意伸出手来帮助这些处于赤贫状态下的老人,他们来贫民窟要做的只是完成形式上的工作。老人们会被送到完全没有人道关怀的养老院,在那里“被当做不听话的呆傻儿童对待,直到有幸死去”(141)。社会的各种所谓的福利机制虚设,在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驱使人们罔顾自己的良心。面对人们的疾苦,政府仅仅只是把这一作秀工程当做选举有力的筹码。贫民窟改建关系到是否能为那些政府官员的政绩“增光添彩”。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