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认知冲突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doc

利用认知冲突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认知冲突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利用认知冲突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摘要:在二轮复习中,根据知识点间的不同关系,或利用学生反馈练习中的各种典型答案促成认知冲突,引起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评估和重整已有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答题能力。 关键词:认知冲突;批判性思维;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54 认知冲突就是当个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份之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即当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不能解释遇到的新情境了,或自己知道的一些观点自相矛盾了,这种已有的知识受到挑战和冲击的状态就是认知冲突。认知冲突能引起人认知心理的不平衡,激起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人产生解决这种冲突的动机,以获得心理平衡。认知冲突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对于强化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具体的思考和学习方法,即为了得到肯定的判断所进行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思维反应过程,并使科学的根据和日常的常识相一致。它也是一种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即提出一系列相关的批判性问题的意识,也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并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意愿。有批判性思维常常表现在用批判性思维评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和信念,维护自己已有的观念,审视并重新构建自己的新观念。 在深化课改中,普通高中生物课程仍担负着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发展探究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重任,在以课堂为主要学习平台、高考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三二轮复习中,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既是学生拥有成功高考的有力保障,又是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的有效维度,还是兼顾受教育者终身发展利益的有益途径。 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内容有了较大容量的掌握,对高考科目的学习动机普遍增强。二轮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构建,之二是提高学生答题能力。立足于二轮复习的重点和学生存在的疑点,制造认知冲突,引发认知心理失衡,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观念进行维护、评估和修正,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不同条件下运用不同的理论知识、判断方法、思考过程,最终做出结论。笔者结合二轮复习的课堂教学实际,从两个角度运用认知冲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在重要的考点复习中,根据知识点间的不同关系,制造认知冲突,以搜集证据加以合理化论证的形式,构建大小各异的知识块。在这种活动中,教师通过设问对知识点以及呈现顺序进行有机组织,通过设问控制冲突及其解决的方向,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迅速找出已有的观点,在各抒己见的交流与合作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以“基因工程操作步骤”这一知识点为例,学生已非常明确书本五个步骤的要求与举例,此时教师出具图画,展示DNA重组和导入环节时的问题――不少错误连接的DNA趁机进入受体细胞,比如自身环化的载体、载体与载体连接成的重组DNA。进行了这一铺垫,认知冲突就顺利地从两个方向形成了:已知的“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目的基因所在的DNA和载体”与减少DNA分子间错误连接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已知的“用标记基因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与清除含错误DNA的不合格受体细胞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通过自我思考、讨论合作,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给出重建平衡的解决方案。第一个矛盾的解决:使用两种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可以克服自身环化,因此课本所说的使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理解为需要粘连的两个DNA分子的两端可以各用一种酶处理,只要确保粘连的两头分别互补就可以。在思维碰撞中,会有学生提出: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切出相同的粘性末端。这也是一种新的认识。 第二个矛盾的解决:可以借助于两个标记基因、保留一个破坏一个的方法来实现更精确的检验。在完善这套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额外设置新的冲突:当两个标记基因分别是四环素抗性基因和青霉素抗性基因时,四环素抗性基因会随着目的基因的插入而被破坏;当用分别含青霉素和四环素的抗生素进行筛选时,需要的受体细胞是什么样的?如何获得?在这个小冲突中,学生很快会明确需要的是能抗青霉素却不抗四环素的目标细胞,但如何把不能在四环素培养基上失活的目标重新寻回?这样又把一个比较陌生的“影印”培养法(能解决将不能存活的菌落保留的问题),整合进了学生的知识块。 其实大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头脑中都已经存在,只是不够清晰,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合理的联系。认知冲突的制造确实是将矛与盾的对立关系凸显了,同时也将矛与盾存在关系这个事实明朗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去理顺矛与盾之间合理的关系,促使学生将零散的、含糊的印象变成了有逻辑的、清晰的记忆。因为教师组织的教学从课本跨越到了实际,所以通过洞察、审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