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字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字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摘要]本文主要对《清#8226;林少穆书联》的具体修复过程进行了详实阐述,分析了传统修复中遇到的揭命纸、全色等技术问题,同时针对修复后书联的保存、保护难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清#8226;林少穆书联》;字画文物;文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86-04      《清#8226;林少穆书联》现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收藏,该书联画心长144厘米、宽30.4厘米,原裱天头23.5厘米、地头15厘米、两边各1.6厘米,为红色洒金笺,通体掉色。因年久金粉变黑,上、下联颜色差异较大,上联偏黄,下联偏红,画心处有蝇粪、污渍及少量油渍,画心右上角大面积缺损(6厘米×49厘米),左上角有小面积缺损(6.2厘米×5.8厘米),均有修补痕迹,画心有多处折痕、裂纹,裂纹处有明显全色痕迹。   作者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林则徐是清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他一生酷爱书法,早年临池学书,楷书学欧阳询,行书学褚遂良、虞世南,也许是为欧阳询、虞世南的人品、书品所打动,林则徐的书法也沿袭了欧字妍紧拔群、虞字温润圆动的风格,这些特点在《清#8226;林少穆书联》中有充分表现。从这一点来说,林则徐不是书法史上的一个开拓者或创新者,而是传统书法的继承者与守卫者。   历代流传至今的大量珍贵名人字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博物馆主要藏品之一。此次修复的《清#8226;林少穆书联》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修复工作中,修复人员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馆藏文物管理条例》,制定出了详细的修复方案,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原则,真实保留原有文物的历史信息,使其恢复本来面目,延长了书画的寿命。修复过程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保护手段,以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一、书联纸质纤维分析及病害现状图绘制   (一)纸张纤维成分测试   在画心残缺处边缘取样,采用XWY-VI型多功能纤维测量系统,测画心宣纸纤维成分,具体操作如下:   1.载玻片与盖玻片的处理   将载玻片与盖玻片浸泡于75%酒精中,20分钟后取出,用棉布擦干待用,要防止将棉布纤维留在玻片上。   2.试样制备   将纸片浸润后取少量样品,取样时,需小心以防撕断纤维。用手指将湿浆揉搓成小球,然后放在载玻片上,滴两滴碘氯化锌试液,用镊子小心将纤维分散开,尽量使之分散均匀,斜放盖玻片,以防产生气泡,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试液。   3.纤维分析   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画心宣纸纤维成分主要有稻草和檀皮。稻草一般特征为纤维细短,有锯齿状表皮细胞,与碘染色剂作用多成蓝紫色;同时,檀皮的一般特征为纤维细长,壁上有横节纹,与碘染色剂作用多成暗酒红色。   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此书联纸质由韧皮纤维、檀皮、茎纤维与稻草混合制浆而成,纸面有涂层(红色撒金)。因此,可确定书联的画心纸为手工宣纸。   (二)病害图绘制   修复人员参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纸质文物修复标准草案》绘制病害图,具体方法是:在文物正面覆上一张透明的硬pvc膜,用各种颜色的油性笔及不同标识符号标注出文物上的不同病害,如污迹、水渍、虫蛀、破损、残缺等;除了绘制手绘病害图外,还使用了photoshop软件,绘制电子版病害图。   二、修复原则与方案   (一)维持作品原状   文物修复不是使文物返老还童,而是消除文物隐患、维持原貌。在消除文物有害因素的前提下,应尽量不改变文物的原有状态,不能因清除病害而使文物面目全非。要特别维护标志文物珍贵价值的遗存,凡有价值的古代信息遗存,应极力保存下来。如装裱材料、杆、轴头、覆被纸等,可能直接关系作品真伪;历史年代、造纸工艺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对文物的保护以及搜集鉴定证据,也十分重要。此外,不能急于求成而草率处理,必须慎重,严防造成隐患。同时,不可忽视对作品附件的保护,这样才能做到“修旧如旧”。   (二)新技术、材料的应用   在修复过程中,需不断引进新技术、材料,但文物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是作为文物原状应保留的内容。   使用新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新材料的使用范围要逐渐缩小;新材料要具有能实际操作的可逆性;修复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在工艺完成之后,应清除干净,不可残存在文物上;经处理后仍伴随文物的新材料和新生物,不能给文物带来不利影响。      三、修复技术与方法   (一)挑刮污物   把字画平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