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略论江永在清代礼学史上地位.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江永在清代礼学史上地位

略论江永在清代礼学史上地位   摘 要:江永在清中期礼学的考证转型中扮演了很关键的角色:他的《礼书纲目》是体系礼学的终结,他的《昏礼从宜》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实践礼学,他的《周礼疑义举要》、《礼记训义择言》等著作大大拓展了考证礼学。他为清代中、后期礼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是当之无愧的礼学大师,在清代礼学史乃至清代学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江永 清代礼学史 地位 江永(1681-1762),字慎修,号慎斋,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清代杰出的经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乐律学家,清代徽派学术创始人。生员出身,晚年入贡。博通古今,著述甚富,尤精考证。《四库全书》收其著作至十余部,《清经解》、《清经解续编》收其著作近十部。戴震、程瑶田、金榜等皆其弟子。 江永秉持“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以文字、音韵、训诂等小学工夫作基础,追溯名物、制度等古代文化遗迹,吸收西洋科技以考究古代历算律吕,同时兼备各种治经能力与工夫,取得众多的成绩,所以被当时学界誉为“大师”。如戴震云:“吾师江慎斋先生,生朱子之乡,上溯汉、唐、宋以来之绝学,以六经明晦为己任……震少览近儒之书,所心折者数人:刘原甫、王伯厚之于考核,胡拙明、顾景范、阎百诗之于水经地志,顾宁人之于古音,梅定九之于步算,各专精一家。先生之学力、思力实兼之,皆能一一指其得失,苴其阙漏,著述若此,古今良难。”洪榜云:“婺源江先生永治经数十年,精于三礼及步算、音律、声韵、地名沿革,博综淹贯,巍然大师。”王鸣盛称江永“为世大师”,又谓:“我朝崇尚实学,湛深经术之儒盛于往代,然如先生之以训诂必详核其精要、于义理必深穷其原委者,殆不数人焉。”他们几乎都提到江永精通礼学。实际上,礼学是江永学术中著作最多、分量最重的领域,其成就主要有: 第一,江永礼学是多面向的。江永礼学著作共十一种一百多卷,内容多样,涉及周礼学(《周礼疑义举要》等)、仪礼学(《仪礼释宫增注》等)、礼记学(《礼记训义择言》等)、通礼学(《礼书纲目》)、杂礼学(《昏礼从宜》);性质多样,涉及考证礼学(《周礼疑义举要》、《仪礼释宫增注》、《礼记训义择言》等)、体系礼学(《礼书纲目》)、实践礼学(《昏礼从宜》)。这在清代礼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整个礼学史上也罕有其匹。非常难得的是,江永意识到,体系礼学、实践礼学研究空间很小,考证礼学研究空间很大,于是他将主要精力放在考证礼学上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为清代中、后期礼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江永的《礼书纲目》是体系礼学的终结。“夫礼乐之全已病其阙略,而存者又疾其纷繁”,这既是朱熹编撰《仪礼经传通解》动机所在,更是江永编撰《礼书纲目》动机所在,可以说是理解体系礼学性质的一个关键点。江永对《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过程比较清楚,对朱熹、黄?、杨复的得失洞若观火。江永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体系礼学体例上最大的特点是编纂、注释相结合,意义上最大的特点是试图贯通经典、构建一个圣人之礼的体系。体系与材料密切相关:体系的建构会影响到材料的搜集、编纂,而材料的搜集、编纂也会影响到体系的建构。高明的体系礼学著作必须尽量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尽量在两者之间取得某种平衡,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从纲目、材料、案语三个方面来看,《礼书纲目》确实实现了“盖裒集经传欲其该备而无遗,厘析篇章欲其有条而不紊。尊经之意当以朱子为宗;排纂之法,当以黄氏丧礼为式”这个目标,所以能够“终朱子未竟之绪”。 第三,江永的《昏礼从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实践礼学的颠覆。实践性是礼学的重要性质之一,而实践礼学是礼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实践礼学在唐代已经比较发达,在宋代有了更大的发展。朱熹的《家礼》对后代的影响最大,堪称实践礼学的典范。该书在宋代、元代受到很大的重视。实践礼学在明代达到顶峰,在清前期开始衰落,在清代中、后期更是湮没无闻。在江永的著作中,《昏礼从宜》未曾印行,几乎不为人所知。安徽省图书馆所藏该书为海内孤本,对理解江永之实践礼学及清代实践礼学史均有重要价值。《昏礼从宜》的主旨是“礼失求诸野”,与实践礼学的主旨“以礼化俗”针锋相对。历来实践礼学家总是损益古礼(以《仪礼》为主),指导现实。他们的主旨可以用“以礼化俗”概括。他们的论证方式为:古礼中有合理的因素,今俗中有不合理的因素,因此要以古礼化今俗。至于古礼中的不合理因素、今俗中的合理因素,他们也是需要考虑的,但是很少公开说明。至于古礼中有合理的因素为何长期失落、今俗中有不合理的因素为何长期存在,他们极少给予解释,或者是不愿,或者是不能。江永反复强调“古今人情不同”,人情的变迁非某人(即便为圣人)的个人意愿能够决定的;直接而集中地指出古礼中不合理的因素,还揭示了其中匪夷所思的部分;为今俗中的合理因素积极辩护,还论证其深合“礼义”;对于为何“古今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