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湖景区滨湖区域景观设计特色
石湖景区滨湖区域景观设计特色 摘要:本文从石湖景区滨湖区域的景观设计特色,探讨了如何有效的保护城市滨湖生态环境进而协调的发展,优化方案。笔者认为这也是我国城市发展和景观设计、规划者值得不断积累经验和深入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石湖景区;滨湖区域;景观设计;特色
1.引言
石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久远的人文景观,由此,使“石湖佳山水”成为南宋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所云“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桥名),则与未始游者无异”的“吴中胜境”。但是这个古代闻名遐迩的“胜景”在近几十年中并未获得合理的保护和发展,地位并未获得重视。与同样是以湖景著称的杭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境遇相差很大。2010年以来由于市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市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从石湖景区滨湖区域着手,逐渐整治、优化、提升景区的环境、配套,提升景观效应、文化效应和生态效应。
2.建设中原有场地的限制
由于石湖景区滨湖区域长期疏于系统管理,在近期的规划工作中存在以下限制,并在建设过程中针对性解决:
2.1城市发展的限制
滨湖地带的北部、东部区域为建设中的城市空间,城市化的进程对景区的保护、景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限制和影响。高架道路及新建房屋对石湖东部与城市空间的交融起到了阻隔的不利作用。应当对城市空间与石湖景区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做到相互融合,和谐发展。
2.2村镇发展的限制
由于景区处于行政交界处,景区内现存在诸多无序发展的农村民房,违章搭建严重,外来人口众多,村庄原有肌理破坏殆尽,乡村景色成果城市环境和治安治理的重灾区,给景区环境整治带来了难度。
2.3文化链接的缺失
石湖景区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吴越历史人文资源,但是区域内现存的文化景点、历史遗迹,场地的文脉梳理方面需要整合、恢复。在此过程中,尚缺乏一个以新的思维和视角来反映石湖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与现代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2.4空间发展的局限
由于周边村镇的发展和景区边界的限制,目前可改造的景观面带状分布的景观带面宽较窄,无法形成丰富的节点空间,空间层次较为单一。导致游览的内容单调。
2.5植物配置的单一
由于长期的属于无人绿化管理状态,现状的植物没有进行合理的配置,且长期遭受垂钓人员的践踏,植物损坏严重。毫无田园野趣的景致特色。且植物配置稀疏不成气候,多处为苗圃种植方式,不强调景观效果,空间关系单一,不够疏密有致,无组团关系。
3.采取的优化的几大手法
在石湖景区的建设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将整个景区景观绿化提升定位为以田园风光和吴越遗迹为主线,修复清新秀美的生态景观,突出独特的江南乡土风貌,凸显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滨湖景观绿化区域在景观调整上采取“留、部、挪、改、增”五大手法。其中:(1)留:尊重现状,保留现场长势良好、树形优美的乔木;(2)补:在原有植被系统上,补充中小层次色叶乔木,低矮花灌木及少量宿根花卉层次,较远处补充背景林带,形成自然稳定且色彩丰富的观赏群落;(3)挪:将杂树或长势不好的乔木移植到背景密林中,对绿化进行归拢,形成成片种植观赏林;(4)改:适当改变现有林缘线,尤其是优化现状僵硬的灌木边缘,使之呈现为一种更为自然的形态增加些不同树形的乔灌木,以改变其单一的林冠线。(5)增:大量增加水生植物,局部穿插木栈道,使之富有野趣,并形成层次色彩丰富的景观环境,同时增加景点建筑。并在周围根据各自特色配置成片的观赏性植物及特色植物。
4.通过绿化景观提升所取得的效果
4.1打造优美的植物林冠线,实现生态修复
有别于金鸡湖、独墅湖等现代景区,作为苏州西南角“绿肺”的石湖,生态修复是景区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通过石湖景区滨湖区域4号地块西侧景观绿化项目,将原有绿地东西向范围从原先的100米扩大到140米,增加绿地面积2万平方米;并通过对现有场地河道的梳理,通过围堤堆岛等手法,形成丰富的河道岸线和地形起伏,并通过精心的植物组团配置,做到在有限的范围营造出丰富的视觉空间享受;南石湖配套设施地块调整为临时绿化,增加临时绿地面积14.4万平方米;而在东入口区域,2000平方米的硬质铺装最终换成了怡人的绿地。整个环湖地区均强调水生植物的种植,通过景观的打造,尽量弱化城市建筑对景区的影响,起到隔离过渡作用。
4.2严格控制建筑尺度,打造园林式景观配套。
滨湖区域内的建筑规模得到严格控制,建筑不超过2层,多以一层为主,除了东入口设置了1.9万平方米配套建筑外,其余桃花岛、天镜阁、北线、东线的景点建筑均为环湖景观配套游览设施,绿地率达到70%。不仅如此,建设中还严格控制建筑高度,除天镜阁高度为18米,成为石湖水面的制高点,其余建筑高度均控制在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病险水库现状研究和除险加固相关问题探析.doc
- 痕量维生素B3双水相萃取和荧光测定.doc
- 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功能改善作用.doc
- 登陆英伦(上)――追寻北洋水师最后踪迹②.doc
- 白岩松高考逆袭-谁成长不是惊心动魄.doc
- 百岁老人马士弘访谈录(下).doc
- 百年电信-从梦想、辉煌到超越.doc
- 百色市石漠化治理现状和建议.doc
- 皖北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存在问题和对策.doc
-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优势和对策.doc
- 2025年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最新.docx
- 2025年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必备资料.docx
- 2025年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必考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