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析河南方言里“中”文化内涵
简析河南方言里“中”文化内涵 【摘 要】“中”这个词在河南方言里是个核心词,它的使用频率极高。本文简析了“中”的几种特殊含义及用法,并讨论了其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其中牵涉到中庸心理、封闭心理等。这一研究折射出文化心理对语言的影响,反映出方言词可以揭示不同的文化心态。
【关键词】河南方言;中;文化内涵
一、引言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e)关于语言的定义是这样的:“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它是一种文化功能,不是一种生活遗传功能。”[1]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之大。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通行于某一地域的方言自然就反映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
本文试图以河南方言里的“中”为考察对象,将两者结合起来加以阐释。文中材料主要来自于古书文献及本人作为河南人的亲身经历与感受。需要说明的是:“中”并非只有河南人用,中原地区的一些其他地方也有用的,比如河北、山东的一些人,但是,运用最普遍最典型的是河南人,所以本文只论述河南人言语中的“中”。
二、河南方言里的“中”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相差实在不大,历史上北方官话很长一段时间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系统。“中”在河南方言里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它不但包含了普通话里的所有含义及用法,并且较之普通话里的“中”,河南方言里的“中”意义更为复杂,而且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也非常特殊。
(一)形容词性的“中”
河南方言里的“中”可以充当形容词,一般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肯定或积极的评价。此时,“中”位于句末,前面总要出现一个名词,构成“名+中”的结构。其意义基本上相当于“好”“行”“可以”“不错”。例如:“这件衣服中。”(意思相当于这件衣服好。)
“中”在充当形容词的时候,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形容词在句中主要做谓语和定语。但是河南方言里形容词性的“中”只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河南方言里没有“中”做定语的例子。
2、“中”能受程度副词“很”“真”修饰。一般不受“非常”修饰。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例如:
(1)这小伙子文笔很中。(意思相当于这小伙子文笔非常好。)
(2)这辆车真中。(意思相当于这辆车非常好。)
(二)动词性的“中”
河南方言里,“中”有的时候具有动词性,它隐含着一个动作,而且这个动作常常和烹饪有关。例如:“妈,馍中了,都蒸了三十分钟了。”对于不懂河南方言的人,听到这些句子肯定会摸不着头脑。此时,“中”就相当于一个动补短语。“馍中了”意思是“馍蒸好/蒸熟了。”
动词性的“中”具有以下语法特点:
(1)“中”用于肯定句。后面往往加上一个“了”字,表示事情的完成。否定句时,“不中”前面往往有一个“还”字,后面不出现“了”。例如:“面条还不中。”
(2)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三)“中”与“啊”连用构成感叹句,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既可以表示喜悦之情也可以表示愤怒之情。此时“中啊”后常常带人称代词或人名。“啊”读升调。例如:
(1)中啊小伙子,听说你考上北大啦! (表示喜悦之情)
(2)中啊你,翅膀硬了,不听话了! (表示愤怒之情)
(四)“中”与“啦”连用构成祈使句
河南方言里,表示禁止、请求意义的祈使句,常在句子的开头加上“中啦”,用来加强语气。这时,“中啦”后常常不接人称代词或人名。但也有特殊情况。“啦”读轻声或降调。
(1)中啦,你们别吵架了!(禁止意义)
(2)中啦,咱回家吧。(表示请求意义)
(五)“中”可以用于对问话的回答
“中”用于答话中,表示肯定的回答,一般位于答句的句首,用法同普通话中的“行,可以,好吧,嗯”。问句的内容是征求对方意见,希望对方给予肯定的回答。例如:“这件衣服借我穿穿吧?”“中,拿去吧。”
“中”用于回答别人时,其否定式是“不中”,一般位于回答句的句首。”不中”之后往往有明确的理由。例如:“你下午再来吧?”“不中,我下午有事,明天吧。”
“中”用于问句中,表示征求对方意见或建议,其形式是“中不中?”。经常位于问句的句末,“中不中”的意义同普通话中的“行吗/吧?”、“可以吗/吧?”等。“中不中”后往往不用疑问词“吗”、“吧”等。对“中不中”的回答,肯定形式是“中”,否定形式是“不中”。例如:“你看这样中不中?”“中! / 不中,太大了!” 问句里的“中不中?”、“中不中呢/呐?”也常常用其省略形式“中不?”来替换。“中不”后一般也不用疑问词。
(六)“中”的重叠和连用”
1、两个“中”或三个“中”重叠,中间没有停顿表示非常愿意做某事或极为赞同某件事。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科普类课文特色解读和教学策略.doc
-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探究.doc
- 科普链接-走进现代钼铜冶炼工业.doc
-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探究.doc
- 科研院所军贸工作面临形势和发展建议.doc
- 秦玉峰-阿胶是一种生活方式.doc
-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doc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基层干部压力缓释方法探析.doc
- 积极推进妈祖文化传承探究.doc
- 积石峡水电站外加20Hz定子接地保护应用研究探究.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