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综合实践活动开设重要性和必要性.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实践活动开设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开设重要性和必要性   摘 要:综合实践课在实施中有一定的难度,愿所有教育同仁在认识该课程的基础上走近且走进这门课程,将这门课程真正作用于学生。 关键词:实践活动;必要性;意义 笔者曾多次依据我市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高考现状,分析了基础教育的现状,认为实施这门课程既重要也很有必要。 一、关注生活,吻合现代教育理念 早在几十年之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双手、嘴、空间、时间。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科目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实际生活。”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点就是打破各门课程的分割,加强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使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在这种理念下诞生的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课程,它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多次调研证明,这门课程很受学生欢迎,可以说成是将“知识的传授”变为“给学生赠送礼物”的课程。我曾对我市某校高一年级作了“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热情”的调查统计,85%的人开始“很有兴趣”,一学期后下降到35%;10%的人开始“一般”,一学期后上升到40%;5%的人开始“不感兴趣”,一学期后上升到25%。从数据可知,刚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感兴趣的人很多,参与热情颇高。 二、重视实践,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谈到:“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美国的巴伯(M.Barber)在2009年提出了良好的教育模式,即WE=E(K+T+L)。字母K代表“知识”,T代表“思维”,L代表“领导才能”(领导自己和他人),E代表“道德品质”。这个良好的教育模式的意思是把道德品质放在首位,注重知识、思维、领导才能的培养。彰显新课程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感、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1.易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2009年教师节,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看望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时,任先生谈到中国教育的三缺少,“缺少做人 的教育、缺少历史传统教育、缺少创新教育”。在物欲膨胀的当下,我们的道路越来越宽,车辆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曾经拥有的很多美德在流逝……对道德的关注是近年来各科高考试题的命题思想。例如,2012年各省市的高考作文试题的主题基本是道德教化,如“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拥有什么、没有什么”“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心灵闪过的微光”“油漆工顺手补漏洞的材料分析”“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等。人性、道德性是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的核心目标。在集体活动中,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的人格,形成集体的规范意识和道德意识。 2.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这是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他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从小缺乏团队精神的培养,每天两点一线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践活动课为他们创造了主动投入、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身感悟、亲身实践、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归属感,培养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培养团队意识。 3.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对终极知识的追求兴趣及随之而来的怀疑能力,是一种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类的思考,是一种理性的追问。原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现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司副司长袁振国教授在其《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有一段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有问题,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让学生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调查探究、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以适当方式展示研究结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顺应高层级能力考核 当前,以高考来论定教育质量的思想仍在学校、家庭、家长根深蒂固。其实,我们的高考试题已经发生了重能力、重思维过程、重应用的改变。2013年湖北高考出现“考完语文学生考懵了,考完数学哭了,考完理综感觉哭早了”的报道,很多一线教师纷纷发帖埋怨题目出得太偏太难。是否真的是考题的问题?三年备考的固定模式“砥砺”出来的学生能力如何?2013年语文湖北卷第22小题根据丰子恺的《巷口》,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并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场景描写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