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三力合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三力合成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三力合成   摘要:新课改以来,历史教学变化巨大,然而仍有些“虚浮”、“形式”的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历史课改前进的步伐。文章旨在说明历史教学中的想象力、思想力、批判力在推动历史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想象力;思想力;批判力;历史教学 伴随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前涌后继,高中的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填鸭式、呆板型的历史教学已经难登大雅之堂。力求新颖、有效的历史教学实践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教改实践中也存在着“虚浮”、“形式”之气,历史本有的魅力被一些新鲜、热闹的课堂氛围冲淡,缺少了些许静谧与深邃。好的历史课需要突出三力――想象力、思想力和批判力合成,才会让历史课的魅力绽放。 一、想象力――建构历史的画卷 当前的历史教材叙述多是运用概括、抽象的语言,内容头绪众多,跳跃性强,缺少历史发展的连贯性与完整性,给学生造成了学习和理解上的障碍,也使得本来生动有趣、有血有肉的历史被“火化”成了一副干枯白煞、了无生趣的“骷髅”。 为了弥补教材的缺陷,教师和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建构出一幅完整的、符合逻辑思维的历史画面,从而达到“神入”历史、体悟历史之效。杜维运曾言,人类的历史说起来是虚无缥缈,其真景象已不可见……于是利用想象,创造虚幻的境界,以接近历史。”[1]英国的一位历史教师在教欧洲历史的过程中,第一个要求就是让学生准备前往那里,去培养神入和一种历史想象。[2]在历史学习与教学中发挥想象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亦可提升教师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国内有一些优秀老师进行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探索和实践。如东莞市夏辉辉老师在上《雅典的民主政治》时,为了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设计了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雅典农民帕帕迪;深圳的唐云波老师在上《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时,虚构了一个历史人物――二毛;东莞市的张宏杰老师在上《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共和国历史上特殊年代事件的深刻感悟,虚构了一个普通人物――阿牛。这些新课改的应景之作在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倍受学生欢迎。特别是夏老师在讲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想象出了帕帕迪一天的活动,不但使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选举权、发言权、参与权等政治概念,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而且对雅典民主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雅典的民主并不是完美无瑕,特别是苏格拉底之死给了学生极大的思想震撼。 但是,想象力的发挥绝非不着边际的胡乱猜想,而是基于史实证据之上。葛兆光曾说,在历史研究中,必要而有限度的体验和想象要有证据,要有必要的边界。[3]李友东教授也强调,历史想象是在历史证据支持下,运用想象力构建历史情境。[4]前述的帕帕迪等人物虽是想象出的,但并不违背历史,而是建立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的。 想象力的发挥为教师和学生勾勒出了美妙的历史画卷,置身其中,细细体悟,会迸发思想的火花,照亮思想的天空。 二、思想力――舞动历史的灵性 学习历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思考历史,感悟历史,提升自己的生存智慧,理性地认识自己和人类社会的问题,发现隐藏在历史背后的规律,并形成自主的认知。 英国历史教学研究专家汤普森说:“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5]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规定:“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这种认识的过程就是思想力发挥的过程。 在进行人民版必修一《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1848年诞生,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巴黎公社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为何还说它没有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呢?这个问题如果不去查找史料论证,恐怕教师有时都会陷入迷茫的困境。该问题已经有人撰文论证,在此不赘述。学生进一步急切地提出: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这三者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又是资本主义?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时让我语塞,但笔者内心里却很欣赏这个学生,因为这说明他已经模糊认识到这几个概念及其关系的问题,也在考问、追究我们历史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疑难。这不是正是历史教育所倡导的勇于思考和质疑的精神吗!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思想学科。陈志刚教授曾说,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类历史文化的丰厚营养来促使学生的智慧、情感和人格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和升华,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其生命整体的健康发展。[6]因此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