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黄河三角洲钓口叶瓣不良地质现象.docxVIP

现代黄河三角洲钓口叶瓣不良地质现象.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黄河三角洲钓口叶瓣不良地质现象

ISSN1009-2722CN37-1475/P海洋地质前沿MarineGeologyFrontiers第30卷第9期Vol30No9文章编号:1009-2722(2014)09-0043-09现代黄河三角洲钓口叶瓣不良地质现象孙平阔,徐继尚,文世鹏,李广雪,杨继超,刘玲,王祥东(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 岛266100)摘要:根据对钓口三角洲叶瓣体的钻孔、浅地层剖面调查资料,研究了钓口叶瓣体垂向地层结构特点,分析了因其所导致的潜在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面沉降以及不均匀沉降、土体液化、软弱层及底辟、滑坡、差异冲刷,总 结了其特征、成 因模式及危害。 因钓口叶瓣的地层结构特点与现代黄河三角洲整体地层结构特点相似,其 所导致的不良地质现象也普遍存在于现代黄河三角洲。该区为埕岛油田所在地,在该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对这些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引起重视。关键词:钓口叶瓣;不良地质现象;沉降;液化;滑坡;中图分类号:P736文献标识码:A黄河于1855年6月由河南兰阳铜瓦厢决口改道,河水改行东北方向,夺大清河河道,由山东利津县宁海东北部入渤海,形成现代黄河三角洲。 其以宁海为顶点,北至套儿河口,南抵淄脉沟口, 面积约为5932km2[1]。黄河具有沙多水少的特点,大量泥沙堆积于其下游平原及河口附近,河道不断向水深较浅的渤海延伸,且河床不断抬升,形 成了众所周知的“地上悬河”。河口附近泥沙堆积量增大,河道的排沙泄洪能力减弱,最终导致河道决口,选择新的河道入海,即黄河尾闾的摆动。黄河每次决口改道直至稳定入海都会形成一个新的叶瓣体。现代黄河三角洲自形成以来,共形成了8个较大的叶瓣体,每 个叶瓣的活动期都较短,平均约为16a[2]。因此,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地层由多期叶瓣体叠覆构收稿日期:2014-06-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作者简介:孙平阔(1989—),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海洋工程地质研究工作.E-mail:metallic001@163.com成,其复杂的结 构导致了多种不良地质现象的产生,对该处存在的大量油气工程产生巨大威胁。钓口叶瓣是组成现代黄河三角洲的一个重要的叶瓣体,其行水期为1964年1月至1976年5月。在河口段,其形成经历了与现代黄河三角洲相似的漫流、归股、分汊、摆动等过程,可以把它看作现代黄河三角洲的缩影,其地层结构特点、所产生的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模式与现代黄河三角洲都具有相似性。此外,钓口叶瓣形成时间晚,记录的资料较为详细,且是埕岛油田所在地,因而从地层结构方面研究该区的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与形成模式,对整个现代黄河三角洲的不良地质现象的研究以及埕岛油田的安全开发都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本文所研究的资料包括:在研究区获得的10个陆上地质钻孔(10m钻孔4个,20 m钻孔5个,30m钻孔1个)、1个海上地质钻孔和7条浅44MarineGeologyFrontiers海洋地质前沿2014年9月地层剖面(图1),及前人已有的相关成果和资料 。笔者结合前人对钓口叶瓣体形成历史的研究1调查范围;2测线;3河道行水时间;4钻孔编号;5前人研究钻孔图1钓口三角洲叶瓣上钻孔与浅地层剖面布设图Fig.1Themapshowinglocationofboreholesandsub-bottomprofiles成果,分析钻孔中各地层的粒度、物质含量等参数,对应浅地层剖面,总结钓口叶瓣体的地层结构特点。根据钓口叶瓣的地层结构特点分析该区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 ,总结分析其可能的特征、成因模式与危害。最后,对该区的工程建设提出相应建议。因所采用的研究资料中没有声呐调查资料,未能对这 些潜在发生的不良地质现象分布特征做出描述。2 钓口叶瓣的演化及地层结构特点钓口叶瓣覆盖于神仙沟早期叶瓣体之上,其形成经历了漫流、归股、摆动和废弃4个阶段。钓口叶瓣沉积相可分为: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前三角洲 相。三角洲平原相以河道沉积为骨架,边滩、漫滩沉积大量发育,伴生泛滥平原和天然堤等亚相,还 有河道废弃后所形成的洪泛洼地等沉积;三角洲前缘相以河口沙坝为骨架 ,由远端坝及两侧伴生的三角洲侧缘沉积共同构成。前三角洲相位于三角洲的最前端,其下覆浅海相地层[2]。因黄河所注入的渤海水深较浅,河口位于坡降较小的平原,黄河所携带的大 量泥沙使钓口叶瓣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地向海推进,所产生的地层结构自下向上依次为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和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平原相以河流沉积作用为主导,其主要沉积粉砂和少量极细砂;三角洲前缘相由于在口门处快速堆积,其沉积物以含水率较高的粉砂为主;前三角洲相由于距离河口较远 ,沉积物为黄河细颗粒物质经悬浮搬运而沉积,以 黏土质粉砂和粉砂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