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合理应用(2009GYB).ppt

  1.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生素合理应用(2009GYB)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 郭禹标 Outline 抗菌药物的发展史与药物分类 抗菌药物的滥用及耐药问题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必然性 抗菌药合理应用——优化抗生素治疗策略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磺胺类 (百浪多息) 20世纪30年代,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得到控制。 1944年链霉素问世,用于结核病治疗。目前氨基苷类有10余个品种。 1952年红霉素问世,近年来新大环内酯类有新发展; 60~70年代以来,?β-内酰胺及喹诺酮类开发和应用,抗菌药物“大爆发”。目前投入市场超过200种。 各类抗菌药物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β-内酰胺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氨基糖甙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 林可霉素类和克林霉素 糖肽类 四环素 氯霉素 利福霉素 其他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 耐酸青霉素:青霉素Ⅴ、苯氧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双氯西林 广谱半合成青霉素: 无抗甲单胞活性: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有抗甲单胞活性:羧苄、哌拉、替卡、美洛 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青霉素:美西林、替莫西林 头孢菌素分类 一代:对青霉素酶稳定,但被β内酰胺酶水解,主要用于敏感G+/G-菌(金葡、大肠、肺克) 二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绿脓耐药 三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组织分布好,MRSA、肠球菌耐药,对肠杆菌科抗菌活性加强,但不动杆菌常耐药 四代:对β内酰胺酶,尤其是AmpC酶稳定,对细菌细胞膜穿透力增强 其他β-内酰胺类 头霉素:二代头孢+厌氧菌,对产ESBLs菌有效 氧头孢烯类:三代头孢+厌氧菌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窄谱,对G-菌强大的活性 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 氨苄西林-舒巴坦:优立新、舒氨新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安美汀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 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 碳青霉烯类:强大的抗菌活性、嗜麦芽窄食菌天然耐药 氨基糖甙类 水溶性好、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口服不吸收,血清半衰期2-3小时 不良反应:耳/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 属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结核和分枝杆菌有效 对杆菌阿米卡星最佳,对球菌奈替米星最强 体外活性要客观评价 大环内酯类 不同品种之间具交叉耐药性 对需氧G+、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 组织浓度高于血浓度 不透过血脑屏障 毒性低、变态反应少 14环: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15环:阿齐霉素 16环:麦迪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 新大环内酯类特点: 抗菌谱强,增强对某些病原体的作用 具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 吸收好、对胃酸稳定 高细胞内浓度 半衰期延长 副反应少 林可类 抗G+ + 抗厌氧菌 克林优于林可 * 抗菌作用强 * 血、骨、骨髓、关节中浓度高 * 伪膜性肠炎发生率低 * 潜在致畸作用 甲硝唑 抗菌谱:厌氧菌和寄生虫感染 对厌氧菌有良好抗菌活性,包括难辨梭菌,尤其对脆弱类杆菌比青霉素有优势 可选择性用于滴虫病、阿米巴病治疗 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 糖肽类抗生素 抗生素:万用灵药? 随着时间的流逝,青霉素似乎变得不再那么强大 产生耐药性、二重感染 出现新的感染或已控制感染“死灰复燃” 新出现或“卷土重来”的感染 HIV/AIDS、新型肝炎、疯牛病… 肺结核、鼠疫、霍乱、黄热病、登革热… MRSA和MRS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耐药结核菌、肺炎链球菌… 非典型性肺炎、马尔堡病毒… 美国因细菌耐药增加医疗费用超过40亿美元 细菌耐药的现状 PRSP MRSA(E) VRE VRSA ESBLs (超广谱?-内酰胺酶) AmpC 酶 (高产头孢菌素酶) 金属酶 信号和警示 △“抗生素时代”(1941-1975)已经结束! 我们将回到“抗生素前时代”! △多重耐药预示我们进入了“后抗生素时代”! (Post-antibiotic era)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必然性 “第二个新时代”尚未到来,可能需20-30年; 感染性疾病面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