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额贷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户小额贷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户小额贷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本栏编辑黄瑞峰金融实务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生产经营方式,经营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当一部分农户已不是传统意义上以土地 耕作为主的农户,他们已从土地耕作中分 离出来从事其他产业.农村经济的新变化 对信用社的信贷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 时,也对小额农贷制度提出了新挑战.如 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适时调整 和改革小额农贷经营管理方式,不仅是检 验小额农贷生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对整 个信用社发展的考验. 题 的是贷款成本和方便性.由于农村地域广 阔,农业经营空间较大,农业生产受市 场,自然条件和技术等多重风险的影响, 信用社往往会高估农业经营风险.加之实 行贷款管理终身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制 约了信贷员放贷积极性.而农户则受传统 经济思维定势作用及对市场缺乏全面必要 的了解,往往会低估农业经营风险.这样 两者就会产生明显的”惜贷”和”盲贷” 的矛盾,小额农贷资金难以充分发挥作 用. 能力. 2.事前,事中和事后信息不对称,加 大了信贷投放风险.一是事前的信息不对 称导致了小额农贷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一 些不符合信贷条件的农户与没有资金需求 但有信贷能力的农户在”黑市”上交易信 贷额度,导致信用社放款对象出现偏差. 二是事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信用社实际 操作一味简化贷款审查程序,对部分农户 在认识和使用小额农贷上存在误区,没有 引起足够重视.如有的农户把小额农贷当 农户小额贷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运作中的新问 当前小额农贷制度在实践中遇到一些 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至于成为这 种贷款制度推进的根本性障碍,但如果不 在已确立的整体制度框架下加以解决,将 制约着它的功能发挥和质量的提高.归纳 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 视. (一)需求的结构性不足. 1.小额农贷难以满足种养大户的资金 需求.以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特征 的农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简单的种 植结构调整相比,农业生产链条拉长,对 资金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结 构持续升级,农村经济对资金需求也呈现 出持续迅速扩张态势,这里面不仅包括农 户对信贷资金范围和额度的需求,还包括 对贷款期限,利率及方式的期望目标. 2.供求双方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形 成行为差别.农业生产高风险,低收入的 特点,使小额农贷的供给主体——信用社 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 而小额农贷需求主体——农户,首先考虑 ●张婷 3.急需资金的弱势群体仍存在得不到 贷款支持的现象.小额农贷的承贷主体是 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户,农业 生产效益是其偿债能力的重要保证.但农 业是弱质产业,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 害,农业生产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果连续 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就会致使农户 弱势群体增加,而这部分群体大多因受灾 有陈欠贷款,客观上失去了信誉.信用社 为防止发生新的风险,对有陈欠和无偿还 资金保障的农户原则上不予再发放贷款, 造成这部分弱势群体急需资金而又得不到 贷款支持,出现了”贫困恶性循环”现 象. (二)风险分担机制不足. 1.面临来自自然界与市场的双重风 险,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传 统的种养殖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不 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是小额农贷呆坏账的最 主要成因.同时,社会对农产品需求信息 与农户生产信息的非对称性,使小额农贷 存在市场风险,敏感性农产品一般不具备 竞争性,粮棉油等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社 会净收益都低,市场信息和农户生产信息 的不对称,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成本,降低 了他们对资金价格较高的小额农贷的偿还 作财政救济款不还;有的农户借款用于发 放高利贷;还有的利用他人身份证,贷款 证等,以冒名或借用户名等方式,”凑零 为整”将贷款集中起来作为己用,形成事 实上的”垒大户”,这些现象都给信用社 埋下了种种风险隐患.三是事后的信息不 对称导致了道德风险问题.一方面贷款发 放的信息不对称,使信用社无法观察资金 是否真正投向农业生产,还是将信贷资金 投放到一些所谓”高收益行业”(如娱乐 等高消费行业),使信贷风险高度集中. 另一方面,由于信用社自身机制尚不健 全,对推行小额农贷方式寻找种种借口或 设置障碍,使小额农贷的政策传导和制度 推行出现梗阻,甚至存在”暗箱操作”现 象,致使少数信贷人员将小额农贷作为 “寻租”工具,使农村急需资金支持的弱 势群体得不到贷款支持,抑制了小额农贷 按照有利于支持农户生产和信用社业务经 营的方向正常发展. (三)行政激励过高,市场激励不足. 一 方面地方政府把小额贷款当成满足 农户生产需求为目的的工程和政治任务, 甚至将其与乡村干部的政绩联系起来,带 有一定的强制推行意识,操之过急,出现 了突击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和发放贷款证等 现代金融2004年第11期9 金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