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涧县公郎镇彝族丧葬习俗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涧县公郎镇彝族丧葬习俗探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南涧县公郎镇彝族丧葬习俗探析 大理大学文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3 【摘要】葬礼是一场生者与死者的告别仪式,不同的地域、民族有不同的丧葬习俗,以此来体现他们对死亡的不同诠释。南涧县公郎镇的彝族丧葬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丧葬文化。笔者拟从南涧县公郎镇彝族的居住环境、生活观念、历史传统三个方面切入,解读公郎镇彝族的丧葬习俗,探讨和分析公郎彝族丧葬习俗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关键字】南涧公郎;彝族;丧葬;习俗 21世纪,人们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情感。“人文关怀”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丧葬活动就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的集中体现。葬礼是一场生者与死者的告别仪式,不同的地域、民族有不同的丧葬习俗,以此来体现他们对死亡的不同诠释。比如西藏地区的藏族天葬习俗、汉族普遍的火葬等,南涧县公郎镇彝族的丧葬习俗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其特色表现在宗亲关系、丧葬仪式、丧具等方面。反映了他们对生死观念,信仰崇拜,禁忌等的认知与诉求。本文拟对大理州南涧县公郎镇彝族的丧葬习俗做一较为全面的分析,以便世人更好了解这一风俗习惯。 1、南涧公郎彝族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 1.1公郎镇的地域特色 公郎镇位于南涧县境内的西南部,与临沧地区的云县、凤庆两县相毗邻。lsquo;最高海拔2810米,最低海拔916米,属典型的亚热带立体季风气候。除了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山谷的小坝子,其他村落都分布在四周的山上,多为彝族村落。 全镇共有彝族人口约17132人,大部分居住在无量山和哀牢山的山区和半山区。极少数居住在坝区及河谷地区。居住的特点是小聚居分散,遍布全镇各村委会。lsquo;这里的彝族称谓较多,有黒彝、白彝、倮倮、白倮倮、黑倮倮、土族、香堂、腊罗拔、迷撒拨、密岔、额尼拔等分别属于“额尼拨”和“腊罗拨”两个支系。rsquo;[1] 南涧县公郎镇彝族的丧葬习俗深受当地的地理特征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民族丧葬意识和丧葬源流上表???较为明显。 灵魂是一种不同于肉体的精神存在,人死亡之后,灵魂就会与肉体分离。肉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会腐烂,但是灵魂会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灵魂不死。南涧县公郎镇的彝族先民们,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就特别的重视葬礼的操办,厚葬既是他们对死者的重视和怀念,也是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得到善终。比如,死者在生前会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假如没有家人为其请道师先生帮忙念“救苦经”,他们其中的一魂就不能到达天堂,与自己的祖先团聚。道师先生为亡者超度,以救赎他生前所犯的过错。而且超度也能去除家里面的污秽之气。假如污秽之气留在家里,会祸害家里的人和牲畜。所以利用丢煞刀、做法事念经等引导死者的灵魂前去投胎转世。 上面说到,死者的灵魂与祖先团聚,其实与南涧公郎彝族人们的祖先崇拜观念是离不开的。祖先崇拜认为人有三魂,人死后灵魂不死,一魂到祖先发祥地后升天转世,一魂守坟保佑子孙发达,一魂在家接受供奉祭献保佑家人顺利吉祥。[2] 南涧公郎的彝族人们面对“生离死别”伤痛,态度很乐观。因为他们认为死者死去的只是肉体,他的灵魂能够与其他的祖先团聚,升入天堂,同样能够享受幸福的生活。于是他们在死者的告别仪式上就会打歌、唱调子、吹喜乐等。这与荀子的“立中制节”思想很相似。 2、南涧公郎彝族的丧葬习俗特色 丧俗,是指安葬、哀悼死者的一系列相关礼仪活动。丧葬习俗因在当地的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 宗亲关系体现了一个家族的力量。当一个人死了,前来悼念的人们根据血缘关系来区别主丧、副丧和亲戚。在南涧县彝族地区,对于主副丧的区别是很严谨的。主丧、副丧的主次不能乱。都是主丧为主,副丧为辅,不能随便乱了规矩。宗亲关系中严肃的区分主副丧的地位,因为在丧葬礼仪上,各自所尽的职责不同。 “口含”,就是往死者的嘴里放东西,一般用银器。也可用茶、米、盐代替,取吉祥如意的好说法。 丢煞刀,即人死后家里都会准备一把“煞刀”,然后丢煞刀。这一把“刀子”被蕴含了不同的意义,在死者身前,它只是一把普通的刀子,而一旦把它视为煞刀之后,它就变成汇聚污秽之气的刀子。它的功能从坎削的物品变成了沟通亡者和鬼魂的媒介。在出殡的同时,丢掉煞刀,意味着就赶走了家里所有的污秽。 给死者准备的食物叫做“倒头饭”,它跟我们吃的米饭不一样,倒头饭里的饭是夹生的米饭,用两个碗合成的盒饭,上面加一块巴掌大小的肥肉,插上一双筷子,放在供台上。 披麻戴孝是孝子们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