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松原方言语音研究与普通话教学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吉林松原方言语音研究与普通话教学
云南大学国际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推普工作的开展使吉林省普通话水平普遍提高。一些东北方言的语音现象在青年人中已经很少见,但是对具体方言点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方言的研究,分析该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希望能够为该地区的普通话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吉林松原 方言 普通话
一、吉林省松原市市情概况
松原市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20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在松嫩两江交汇处建设一座名为东镇的城市,就是现在的松原市。
二、移民对松原方言的影响
东北历史上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五代十国时,被契丹人掳掠入关的北京人说的大都话奠定了东北方言的基础。1122年金兵占领北京,北京城里人全部被掳掠到东北,与辽代先期到来的北京人一起,使得东北官话开始形成。由于辽金元时期,北京与东北同处一国,联系密切,所以东北官话也就等同于北京官话。
清军占领东北后,开始说东北官话。咸丰以后,允许汉人入关,定居吉林和黑龙江的山东人、河北人原操与东北官话很接近的北方官话,移民时又都要经过说东北官话的辽宁中北部,加上清政府派遣的官员说北京官话,吉林黑龙江的满族也说东北官话,所以,早已在东北扎根的东北官话就成了吉林黑龙江这些山东河北移民的通用语。
由于受到移民方言影响,松原方言是在冀鲁方言、北京方言、胶辽方言等基础上形成的。松原移民中来自山东的最多,所以与山东方言有密切的联系。除吸收了大量的山东方言词外,b[p]、p[ph]、m[m]、f[f]与韵母e[?]相拼,r[?]声母字读为零声母等语言现象都与山东方言的影响有关。
三、松原市方言概说
1986年孙维张、路野、李丽君《吉林方言分区略说》依据古影疑两母开口一二等字今声母的不同,将吉林省的方言分为东西两个区。东区再分成蛟河片、通化片、延吉片三片;西区再分成扶余片、长春片两片。按此松原方言属于吉林方言西区扶余片。
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东北官话分为吉沈、哈阜、黑松三片。吉沈片分为蛟宁、通溪、延吉三个小片;哈阜片分为肇扶、长锦两个小片;黑松片分为嫩克、佳富、站话三个小片。按此松原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哈阜片肇扶小片。
四、松原方言语音初步分析
1.声母:
松原方言有二十二个声母,除n[n]、r[?]和零声母外,与普通话声母的使用基本相同。
普通话零声母逢开口呼相拼的字,本地部分人的口语读为n[n]声母(语气词[a]除外),如“鹅爱矮袄安暗”等。
普通话r[?]声母字在本地部分人的口语里读零声母(个别字如扔、锐、蕊除外),如“肉人软荣”等,这是受胶辽方言的影响,但在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中r[?]声母字已经读为r[?]声母。
值得注意的是本地方言zh[t?]、ch[t?h]、sh[?]组声母与z[?]、c[tsh]、s[s]组声母相互对立区别意义,即平翘舌分明,与本省其他地区这两组声母相互转化、混读不分的情况有所不同。
2.韵母:
松原方言有三十九个韵母(不包括儿化韵母)。除o[o]、e[?]、ong[u?]外,与普通话韵母大致相同。
普通话中双唇音声母b[p]、p[ph]、m[m]和唇齿音声母f[f]逢o[o](严格说,实际音值是[u?])韵字,本地读e[?]韵,和“哥”ge[k?]、“河”he[x?]等字的韵母相同。如“破”pe[ph?]、“波”be[p?]、“佛”fe[f?]等。这一特点主要也是受胶辽方言影响,因为在胶辽方言中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都只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不与圆唇的单韵母o[o]相拼。
ong[u?]韵母的字与n[n]相拼时本地读eng[??]韵母,如“农”neng[n??]、“弄”neng[n??]。
胶辽方言中古蟹山臻三撮合口一三等端系字有丢失介音的情况,北京方言中则没有丢失介音的情况,在这两种方言的相互作用下,松原方言只有少数字丢失介音,如“暖”nuan[nuan]、“乱”luan[luan]等。
3.声调:
松原方言共有四个声调,古今声调的沿革,与普通话大致相同,调值也大致相近,但是阴平调值略低于普通话。
古入声清音声母字,今分归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多数字的调值与普通话相同。少数字不同,比如“橘、匹、刻”本地读阴平,普通话分别读阳平、上声、去声;“叔摘、益复”本地读阳平,普通话分别读阴平、去声;“插扑息鳖、觉福国职节革、霍质雀腹”本地读上声,普通话分别读阴平、阳平、去声。这是因古入声清音声母字在胶辽方言中今读上声,而在北京方言中则入派三声,在两种方言的相互作用下,松原方言中古入声清音声母字今读上声的比普通话多,比胶辽方言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