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视节目评委的语言分寸
电视节目评委的语言分寸
电视节目评委的语言分寸
——以《美国偶像》为例
吴琦
2007年07月23日14:2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内容摘要:电视选秀节目的群舞正在中国内地上演,《超级女声》曾经的千夫所指和万人空巷迅速成为历史,或者是一个序幕,大幕拉开之后,从央视到各个省级卫视,同类节目开始让人目不暇接,节目中的评委也逐渐成了一个在内地电视界异军突起的出镜主群体,成为公众的谈资。而其实这场盛大的秀的灵感直接来自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偶像》,本文于是以此为例,对电视节目评委的语言分寸展开思考,以评委与节目、评委与对手、评委与自身这三个方面为主要线索,同时对应中国内地电视选秀节目的评委状况,以期有更多的启发。
关键词:类型 对等玩耍 超越分寸 程式化表演
普通的中国观众对电视节目评委的认识逐渐从青歌赛走到了《超级女声》,从庞大严肃的专家队伍走到了鲜明犀利的三个嘉宾,从检审组的权威指正走到了众人的议论纷纭,但是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尚待商榷,我们对于电视节目评委的印象,并不像草根此间的狂欢袭来的那样惊喜和尽兴。而从这场中国电视节目革命的源泉—— 《美国偶像》重新出发,不仅有了一个更为成熟和发达的参照,同时也可以以此来丈量我们的电视节目评委到底走了多远。
类型决定分寸,电视节目评委的分寸在于与观众的约定。电视节目的类型表征了一类节目共同的内容特点和结构方式,同时也与观众约定了一种欣赏模式和互动关系。不同类型的节目间分寸的巨大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所以这里仅缩小至娱乐节目——这个评委语言分寸拥有最大浮动范围的节目类型,而《美国偶像》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美国偶像》的节目要素中,三位评委无疑是一个重头戏,因此才被我们归于出镜主群体,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观众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都被评委的言行所吸引着,那么随着选秀的进行,受众与主群体之间的约定和默契得到不断强化,进而成为了整个节目传播效果的基本保证。而《美国偶像》的约定正好在于——评委不永远温情,明星就是这样炼成的,所以观众才可以准确无误的接受到娱乐、消遣、放松、欢笑等信息,而不是群起而攻击评委的水准与教养,当然也有必要保持谨慎和批判的态度,但如此之高的收视率已然昭示了这个节目广泛的被接受与被爱戴。
“娱乐”这个前提的设定,使得节目制作者与观众对所呈现的节目胸有成竹,而此时电视节目评委的语言分寸也就被设定了,观众的心理预期就是评委们的犀利和刻薄,那既是节目制作者的设计,又是观众所期待的爆点,要是所有评委都是轻声细语温文尔雅对每个选手大加赞扬,恐怕美国的观众就会翻脸不买账了。
电视节目评委成为出镜主群体完全依赖电视真人秀这种节目的诞生,而他们的语言分寸同样要遵守这一类型的规则,从节目策划上来说,他们语言分寸的大胆是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精心设计的兴奋点;而从传播效果上来说,他们语言分寸的“大鸣大放”首先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并且不断得到观众的欢呼,而这也正成就了整个节目的成功。
而反观中国,以《超级女声》黑楠为代表的电视节目评委并没有如《美国偶像》中Simon cowell那般大放厥词,但是对于中国观众观看节目的心理底线来说,他们已经开始或几近越线了。在这类型的节目尚未与受众达成一致约定时,观众并不能够接受如此直接的批评被赤裸的展示在电视屏幕上。中国人敦厚善良的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让观众们更愿意在电视上看到温情与梦想,而坚决反对如此残忍的打击和奚落。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娱乐节目发展的水平尚不及国外,再加上诸多限制和窠臼,那么评委与观众就语言分寸问题所达成的协定也就不甚纯粹和开放,那么黑楠等评委就只能带来争议而非追捧了。
对等玩耍不仅宽容而且欢迎分寸的被超越。对于电视节目评委来说,不恰当的超越分寸的一个恶果是使较弱的选手一方产生尴尬、沮丧甚至伤心的情绪,同时使观众感同身受的对评委个人以及整个节目产生厌恶和指责。但若能在对等的前提下玩耍,那么不仅能够灵活的超越分寸,同时还能因此为节目带来更多的效果。而在生于美国的《美国偶像》在这方面即具有了天时地利人和。
美国无疑是现代文明的宠儿,富庶的资本主义物质生活和新教伦理精神培育了美国人特有的性格——自信、独立、幽默。在《美国偶像》的镜头里,可以看到众多选手信心爆棚、志在必得,甚至在面对摄像机这个常令大多数人感到不自然的机器的时候,他们依然眉飞色舞,游刃有余。在美国,出镜客群体就是这样漂亮的占据了一个并不完全弱势的地位,于是我们才目睹了不胜其数的选手直接与评委辩论的场面,“你说的话已经不重要了”,“我什么也不想听”,“你会后悔的”……这些与评委面对面时的反驳对中国普通观众来说已经有些不可想象了,在场外那些被消音的语言就更加骇人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