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曹颖 王新鹏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给予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许多经验与启示,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筑基固本、铸就魂魄的作用。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曹颖: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编号:1155xs407)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意义
1. 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学术研讨会上指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内涵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内容, 可以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发, 拥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宝贵素材[1]。因此, 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 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 赋予其新的含义, 极大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新的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哲学, 将二者相融是以古鉴今、教化以德的教育良策, 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思学结合、知行合一、启迪渐进等教育之道, 放之今日仍不失为教育良方。
3. 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打破传统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在原有的以马克思主义教学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拓展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德育教育, 从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革新, 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思想。教育内容的革新可以培养大学生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激励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形式的革新则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手段入手, 改变传统的单项信息传输模式, 尝试互动模块教学, 增添双向沟通机理, 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观。
(二)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意义
1. 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新的平台。
目前,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了解程度不高, 对传统文化的意义理解模糊,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仍然存在, 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承古继今的传播平台, 积极发挥凝魂聚气的作用, 用传统文化之精华滋润当代大学生, 让优秀中华文化在当代青年人中焕发新的生机[2]。
2. 赋予传统文化的新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整合筛选传统文化, 择其精, 弃其破, 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增添新的内涵。新内涵、新思想促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带动传统文化的创新, 不断扩充传统文化的容量, 赋予新内涵。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 用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构建大学生信仰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让爱国教育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形成“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荣辱观、“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家国责任观、“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伦理观等诸多信仰教育内容, 通过建立大学生的家国归属感、民族认同感、历史同一感,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同时,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还是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重要渊源,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江山雄豪不相下, 衣锦游戏欲及晨”等诸多诗词激发大学生励志图强维护家国统一的热情, 树立少年壮志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此外, 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相融合, 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 将爱党与爱国相统一, 促进大学生昂首阔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 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构建大学生品行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修身立德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价值理念, 在大学生品行教育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 围绕仁、义、礼、智、信等五个方面展开。用“仁者爱人”教导大学生宽以待人, 常怀仁义之心, 善待他人, 学会宽容与感恩;“以德立人”则告诫大学生要有仁德之心, 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注重提高自身的德行;以“君子义以为质, 得义则重, 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 背义为辱”, 教导大学生要有正确的义利观, 走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例胆囊炎术后合并脑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doc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早期活动的护理体会.doc
- 1997-2015年SCI收录热带医学学科期刊的情况及刊文分析.doc
- 1例腹腔镜下Whipple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doc
- 2002年-2016年江山市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doc
- 20+55跨界组合新玩法 飞鹤借势电影盛典玩转娱乐营销.doc
- 2004-2015年重庆市北碚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doc
- 1949-2014年石家庄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变化趋势分析.doc
- 2005-2014年竹山县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doc
- 2005-2015年广西肺结核患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分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