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型生态区建筑空间形态控制方法研究_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docxVIP

城市大型生态区建筑空间形态控制方法研究_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大型生态区建筑空间形态控制方法研究_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

城市大型生态区建筑空间形态控制方法研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殷洁,陆大明[ 摘 要 ]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在城区内部或周边保留了以生态绿地为主的城市大型生态区,但生态区内原有的乡镇建设控制以及生态区边缘与城市中心区的衔接方式往往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难点。研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从空间感 知与视线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的景观评价影响与空间几何关系转化,针对城市大型生态区内的建筑空间形态控制,提出 一套科学完善的控制方法,并落实地块的各类控制指标,实现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之间的无缝衔接,为规划管理和 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大型生态区;建筑空间;建筑形态;成都市[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3)S1-0016-04 [ 中图分类号 ]TU981 [ 文献标识码 ]BThe Control Method Research Of Large Ecotope Building Space: Chengdu Case/Yin Jie, Lu Daming[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ots of cities keep the large ecotope in the center or border area, but the town in ecotope construction, the link method of border and center has become the diffi culties in urban plan and manages. The paper takes Chengdu example, starts with the spatial awareness and sight analysis, proposes the control method to the urban large ecotope building space, and keeps the guideposts, comes true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urban design and regulatory plan, offers a reference to manage and implement.[Key words] Large ecotope, Building space, Building form, Chengdu0 引言凯文·林奇指出包括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在内的五个要素影响着人对城市空间的感知 [3]。 有关空间感知的理论对于城市大型生态区内的空间评 判同样适用。影响人对整个环境产生印象的决定性因 素依然是建筑物,但因尺度相对较大,通常以几十或 数百平方公里计量,所以影响空间关系更紧密的是建 筑簇群形态组合的优劣,而不仅仅是某一单独建筑。 研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规划为例,从人的感知角度 分析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内的建筑空间,重点关注建筑 簇群的体量,即高低、大小及形状等 [4]。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浪潮中,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许多城市在扩张之余,在城区内部或周边保留了 以生态绿地为主的城市大型生态区,借以提升城市景 观风貌与生态效应 [1-2]。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位于中心 城区外围,由绕城高速路两侧及相邻楔形绿地所组成 ( 图 1);环城生态区主要承担生态涵养和基础设施承 载功能,并对城市现代服务业进行补充,其功能和性 质的转变决定了规划区内未来的建设组团形态将区别 于中心城区。然而,对环城生态区内部的建设控制一 直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难点,仅靠二维平面的控制 性详细规划 ( 以下简称“控规”) 指标难以抑制无序 建设带来的风貌破坏,而三维的城市设计则往往基于 较理想的感性判断,对于场地现状乡镇及周边城区衔 接问题考虑不足,后续实施难以为继。因此,城市规 划管理部门急需一套专门针对城市大型生态区内部建 筑空间形态的控制方法,将感性的空间感知转化为理 性的控制指标,从而实现城市控规指标与城市设计成 果之间的无缝衔接。1 技术路线与核心控制指标1.1 技术路线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从人的空间感知出 发,制定规划控制标准,因此针对建筑组团形态的景 观影响评价与控制方法是研究的关键。由于成都市环 城生态区内各地块的情况不同,须针对不同类别的地 块进行分类研究。技术路线流程可分为核心控制指标 选取、景观影响评价和景观影响控制三部分(图 2)。[ 作者简介 ] 殷 洁,硕士,工程师,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所项目负责人。陆大明,助理工程师,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所规划师。16图例产业用地 住宅用地 商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服务设施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特殊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