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例白血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曹辉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21例白血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曹辉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1-044-01
白血病是发生于造血器官,以血液和骨髓中的白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发育异常的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导致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DIC的临床表现可因原发病、DIC类型、分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最常见的表现有出血倾向、休克、栓塞及微血管病性溶血等。临床上DIC是白血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诊断,合理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21例白血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的156例白血病患者中合并DIC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2~61岁,平均年龄36.5岁。21例白血病合并DIC患者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4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4例。21例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发热、感染以及出血症状。
1.2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白血病,临床考虑DIC者进一步做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及乙醇胶试验确诊。
1.3 治疗方法
21例患者明确诊断后在给予抗感染、维持营养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分类采用适当的化疗方案。APL给予诱导缓解DA方案、ALL给予诱导缓解治疗方案、CML可给予化疗降低白细胞。给予抗凝治疗,小剂量肝素钠50~100 mg/d,12.5mg~25 mgq4h或q6h,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每次静注前需测凝血时间(试管法),不应超过30分钟,适当调整肝素剂量;同时给予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1.4 诊断及疗效标准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制定的白血病和DIC诊断疗效标准。
2. 结果
2.1 白血病合并DIC的特点
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多见于皮肤、粘膜、牙龈和穿刺部位;其中并发颅内出血11例、血尿5例、阴道持续流血不止3例、消化道出血7例;6例患者肢体湿冷、少尿并伴有呼吸困难。出血部位达3个组织器官以上9例。实验室检查:21例患者血小板均<100times;109/L,其中18例<50times;109/L;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阳性10例;血浆纤维蛋白原(FDP)含量<1.8g/L19例;PT延长17例。
2.2 白血病合并DIC的治疗效果
21例白血病合并DIC患者全部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治愈12例,占57.14%;显效3例,占14.29%;总有效率为71.43%。死亡6例,死亡率为28.57%,其中有5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无效死亡。
3、讨论
DIC是白血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死亡原因是颅内出血。因各类白血病都可以发生DIC,本组白血病合并DIC的发生率为13.46%。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 I C多见,占本组66.67%;而APL易发生DIC是因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颗粒释放,成为一种促凝物质诱发DIC的发生,或是APL患者内凝系统活性升高,也是发生DIC的原因之一;重者易发生颅内出血,本组5例患者死于颅内出血说明其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是降低白血病合并DIC的发病关键措施。
白血病合并DIC的诊断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要结合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DIC常规筛选检查主要有血常规、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及乙醇胶试验。陈玲珍等对DIC常用实验室检测指标观察发现,血小板减少、PT延长、D-二聚体和FDP阳性率分别为92.6%、83.8%、42.6%和91.2%。本组患者实验室诊断血小板减少阳性率100%、PT延长阳性率80.95%、3P阳性率为47.62%、FDP阳性率为90.48%,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证实在DIC的诊断中起重要决定作用。
白血病患者当临床出现原发病不可解释的出血症状,尤其是多系统同时出现,可考虑早期DIC;血小板下降或进行性下降虽然临床特异性不高但是一敏感信号,并常在DIC后期出现。DIC的诊断仍以临床表现联合应用多个实验室检查为依据,还可提高DIC的诊断率并降低DIC所致白血病的病死率。
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多层住宅小区工程监理规划.docx VIP
- NY_T 3213-2023 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ocx VIP
- 盘扣式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施工计划.doc VIP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 VIP
- 电线电缆抗张强度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doc VIP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ocx VIP
- 绘本故事PPT课件之我好害怕.pptx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城镇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doc VIP
- 虚拟仪器及LabVIEW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山东科技大学.docx VIP
- 2025年全国Ⅰ卷英语听力评析和听力材料二次开发(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