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合酶制剂
影响非淀粉多糖酶在畜禽
国粮中廑用|的画寨稚
于旭华,冯定远,左建军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州 510642)
摘要:文章论述了影响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饲料中应用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日粮种类、
动物种类和年龄、酶制剂的性质、饲料加工过程、动物消化道内环境和其他饲料添加剂成分。
还强调了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饲料工业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畜禽日粮;应用;影响因素
由于酶制剂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ⅡJ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酶制剂作为一种生物活性蛋白,其在饲料中发挥作用同很多因素有关。本文就影响非淀粉多糖酶制
剂在饲料中应用效果的各种因素,包括时粮种类、动物种类和年龄、饲用酶制剂的性质、饲料加工过
程、动物消化道内环境和其他饲料添加剂成分等方面作一综述,同时对酶制剂在饲料工业应用中遇到
的问题也作了简要的概述。
1日粮种类
1.1日粮底物含量
非淀粉多糖(NSP)主要包括阿拉伯木聚糖和阻葡聚糖,其中具有抗营养作用的是这两种多糖中的
可溶性部分,称为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阿拉伯木聚糖主要存在于黑麦、小麦和小黑麦中,它是
由吡喃木糖残基阻0.1,柏&连接而成,木糖某些残基上的C.2或C.3上还可能发生阿拉伯糖残基的取代。
阿拉伯糖的取代降低了主链化学键的作用力,从而使其具有水溶性和黏稠性。肛葡聚糖是来源于大麦
和燕麦糊粉层和胚乳层的一种部分可溶性的细胞壁多糖。它是由口.1,4糖苷键和口一1,3糖苷键组成,其
中pl,4糖苷键为主链。由于肛1,3糖苷键的存在,使口.葡聚糖不同于纤维素,从而使其成为在溶液中的
黏性成分。
*本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细菌和真菌来源木聚糖酶作用机理的研究”(项目编号和广东省科技
、
攻关项目“细菌性木聚糖酶作用机理及其在盲禽日粮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04h’的资助。
105
酶制剂鬻瑞烈襞糕需而丽丽旷—————————————一
酶作为活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要发挥最佳效果,必须有足够的底物浓度与其进行反应。
这就需要日粮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与饲料添加酶制剂的种类相一致。小麦和黑麦中的非淀粉多糖(NsP)
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其中含量分别为8.1%和8.9%;大麦和燕麦中的非淀粉多糖主要是B_葡聚糖,
118.5∥ks
我国小麦的NSP含量属中等偏高,大麦NSP含量属中等水平。因此,在麦类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
制剂要以阿拉伯木聚糖酶和p葡聚糖酶为主。
1.2日粮种类和品种
由于基因型和环境的不同,麦类日粮中NSP的含量有所不同,裸大麦中B.葡聚糖的水平要高于皮
大麦中的水平,饲喂品种中p葡聚糖的含量也要高于酿造品种的含量。栽培环境和生长阶段对大麦中
的非淀粉多糖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大麦中的非淀粉多糖的含量随着植株的成熟而逐渐增加,这一点
在应用非淀粉多糖酶时应加以注意。此外,在大麦13粮中添加B一葡聚糖酶,可以降低由于基础日粮品
种的不同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产生的变异程度,其中平均日增重的变异程度由11.9%降为3.3%,饲
料效率的变异程度由5.2%降为2.7%(Classen等,1988)。
1.3日粮其他营养成分
麦类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以降低或消除各种非淀粉多糖对畜禽的抗营养作用,同时也可以
提高倒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其中非淀粉多糖酶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有很重要的作用,而脂肪的
种类对非淀粉多糖酶的应用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首先要进行乳化
作用,而乳化作用的强弱与食糜的黏度有很大关系。当食糜的黏度由1印增加到4
cp,甘油三酯的乳
化表面积降低75%,乳化率由80%降为35%。当脂肪的类型为饱和脂肪酸时,其消化吸收更多的依赖
于脂肪的乳化作用,因此,当饲料中的脂肪类型为牛油或猪油时,脂肪的消化吸收率与食糜黏度的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