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室生物安全及防护的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实验室生物安全及防护的研究进展
刘慧 刘涓涓 (广东省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16001)
【中图分类号】R12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173-02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包括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生物安全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包括预防医学、环境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农药、林业等.主要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转基因生物,二是生物技术,三是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其中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1]。狭义的生物安全为由于人为操作或人类活动而导致生物体或其产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现实损害或潜在风险[3]。自2003年全球爆发流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以来,新加坡、我国台湾和北京也相继发生实验室SARS冠状病毒泄漏,造成人员感染事件[4],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隐患造成的现实损害,给各类生物安全实验室及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问题敲响了警钟[5]。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微生物的致病性、感染与传染的严重程度、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有无将其生物危害分为1-4级。我国制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4989-2004),则根据实验室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分为4个级别。1类危险性最高,如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2类危险性次之,如炭疽芽孢杆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3类仅具有一般危险性,能引起实验室感染的机会比较少,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4类为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的各种减毒、弱毒菌种以及不属于上述1.2.3类的各种低致病性微生物菌种[1,6]。
为确保操作人员、周围环境不被微生物感染或污染,从事上述生物危害病原体检验或研究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也分1-4级,简称为BSL1-4(Biosafety level,BSL)级[7]。1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2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绝大多数传染性因子可以在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中操作,主要包括采集、纯化、简单分类、消毒和杀灭等常规操作;3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4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2]。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防护问题
1.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不同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所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应补充规定的相应特殊安全操作规程,必须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明确列出并加以执行[1]。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有安全监督专家,加强自查自纠的同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重点督查认证,比如,实验室的设备设施、防护措施、无害化处理等项目,树立科学的工作理念[8]。
2.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对实验室所有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是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最重要基础。培训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心理素质,检验技术,生物安全操作和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及原则[9]。此外,还包括如何处理工作中的潜在危险以及必要的感染预防措施等[10],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据报道,美国实验室要求新来人员在工作第一周内必须接受安全培训,以避免事故的发生[11]。
3.体检和免疫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健康检查,应记录工作人员的医学情况,建议进行临床检查和收集基线血清。不让高危人群(如孕妇)从事较高危险的实验室工作[12]。实验室人员的免疫状况可影响实验室感染的发生。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感染,既往感染及接种疫苗可提高机体对某些病原体的免疫力。但疫苗不一定长期有效,注意定期复检相关工作人员血清,及时补种。
4.配备安全防护设备
对实验室生物危害的防护有1级屏障(primarycontainment)和2级屏障(secondary containme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思明分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pdf VIP
- 2025年全国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知识网络竞赛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九年义务教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doc VIP
- 2024浙ST19壁挂式轻便消防水龙及室内消火栓安装.pptx VIP
- 破产案件管理人工作手册及操作指引.docx VIP
- 重症护理管理及专科技术新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2025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与治疗 .pdf VIP
- 顶管工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定稿版.docx VIP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和治疗.pptx VIP
- 2025年全国电力安全生产知识网络竞赛题库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