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频感应熔覆Ni基涂层/35CrMo界面行为
贾红刚, 程国东一 孔爱民1 王引真2
(1.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青岛266520;2.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学院,东营257061)
摘
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界面处的温度较高,在涂层熔化过程中,界面处基材一侧大量的元素Fe扩散到熔融涂
层中,涂层凝固时,在基材与涂层的结合界面处,Fe与Ni形成Fe—Ni固溶体晶核,晶核向熔融合金中吸取Ni
原子而生长,最终在界面形成致密完整的富Ni的Fe基固溶体组织。
关键词:高频感应熔覆Ni基涂层界面
在磨损和腐蚀领域,镍基自熔合金备受青睐【”,但由于 微硬度,应用平均值并不能反应其硬度真实值,因此本试
价格昂贵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通过表面处理的方法在
钢铁等廉价基体上沉积一层镍基或铁基合金涂层就能解决 度进行统计分析(原理参考I”】),估计熔覆层显微硬度的
经济性与实用性的矛盾,也是目前人们研究的热点方法之 置信区间。
一。抽油杆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磨蚀作用,限制了其在井下的 2感应熔覆NiCrBSi涂层界面相结构分析
使用时间,在对抽油杆热处理同时在其表面冷涂覆镍基自 为了研究感应熔覆界面处白亮带的相结构,本试验将
熔合金,使用高频感应加热技术(HFIH)使之与基体形成冶
金结合以期解决在井下工作时间短的问题。由于界面的组 频感应熔覆NiCrBSi涂层和结合处的x衍射谱。由图1
织形态对涂层的抗磨蚀性能有决定性【2l,本文主要采用 (a)可知,物相构成主要由Ni基固溶体、C蛹:、C印,、CrB
XRD、EPMA对感应熔覆NiCrBSi界面过渡层的形成机理和Ni2B等。涂层中的化合物以富含cr的化合物为主,涂
进行探讨,其结果对熔覆过程中控制界面反应、形成最佳
的界面结构及获得优良的界面结合提供参考。
1试验方案 7c,、FeSi,由此可见,白亮带是由涂层与基体中的元素相互
1.1试验材料
试验基材为抽油杆钢35CrMo,尺寸为由25mm×10mm,度区间的液相中形成。分析认为,在高频感应熔覆时,由
主要成分(质量分数,%)O.32C,0.3Si,0.6Mn,0.2Mo,1.OCr,于界面处的温度高,在涂层熔化过程中,界面处基材一侧
熔覆粉末为NiCrBSi自熔合金粉末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大量的元素Fe扩散到熔融涂层中,涂层凝固时,在基材
数,%)16.0Cr,6.0B,6.OSi,3.5Fe,IC,余量Ni,粉末材料的与涂层的结合界面处,Fe与Ni形成Fe—Ni固溶体晶核,晶
粒度均为38—106“111。 核向熔融合金中吸取Ni原子而生长,最终在界面形成致
1.2涂层制备方法 密完整的富Ni的Fe基单相固溶体组织。
预置备涂层的工艺:将NiCrBSi粉末用研钵研磨均匀,
加入粘结剂后均匀涂于基材表面,150℃保温2h,自然冷
却至室温涂层厚度为800~1000“m,在预置的合金粉末涂
层外涂厚度为500,600恤m的自制保护剂,200。C保温2h
后采用HFP一30C型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进行熔覆,熔覆时
工艺参数为电流1400A,时间为14s。
1.3涂层的组织与性能测试
采用Nicon-300型立式金相显微镜观察涂层组织,用
(a)涂层 (b)界面
D/MAX—RB型x一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试样进行物相结构
图1NiCrBSi涂层和白亮带XRD图谱
分析,采用JSM-6700F型带能谱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对涂层元素分布进行分析。显微硬度在MH3型硬度计上 3界面的组织与显微硬度分析
测定,载荷为2009,加载时间为15s。为了避免基材和压痕
残余应力场的影响,每个压痕的取位均满足下列条件:压 涂层全貌,图2(b)和(c)为界面处的纵截面组织结构。由
痕对角线长度小于涂层厚度,各个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 图2(a)可见熔覆涂层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结构。涂层与基
大于对角线的3倍。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 VIP
- 阿托品化与阿托品中毒的主要区别.docx VIP
- 麦克维尔多联机安装说明书.pdf VIP
- Unit 2 Section B(1a-Project)课件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pptx VIP
- 南京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ppt课件 L12 - DAG.pdf VIP
- 南京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ppt课件 L11 - GraphTraversal.pdf VIP
- CH_T 7002-2018CN 无人船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规程.docx
- 生产现场质量问题分析与解决培训.ppt VIP
- SMP-03-005-00 委托生产文件管理规程.pdf VIP
- 南京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ppt课件 L10 - Union-Find.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