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科消化道异物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儿科消化道异物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黑龙江省林甸县妇幼保健院 166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科消化道异物的致病原因,并根据致病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在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胃镜作为取异物工具,采取相应的治疗。结果:本组患儿经治疗,所有患儿病例异物全部取出,无1例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结论:儿科消化道异物与保育人员的疏忽照顾、患儿的好动性及家长健康知识缺乏有关,对保育人员应加强防范和宣教,避免和减少此类病症发生。
关键词:消化道异物;原因;预防措施
上消化道异物多为食管异物,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常见急诊之一,可见于任何年龄,临床上小儿比较常见[1]。消化道异物若无法自行从肠道排出,延误了取物时机,将带来不必要的外科手术,严重者还可腐蚀消化道黏膜,造成穿孔,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针对其致病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接诊的35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5个月~7岁,平均年龄4.5岁;吞入异物包括金属物25个,其中硬币20枚,卡子2,金属环2个,戒指1个,非金属物10个,有纽扣、玻璃球、小塑料玩具,骨头、鱼刺、肉筋等。
1.2 临床表现 患儿吞入异物后几小时内,表现烦躁,继而萎靡、纳差、拒食、呕吐、低热,随着异物滞留时间的延长,上述症状更加明显,有的还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异物腐蚀消化道黏膜造成穿孔,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1.3临床诊断 根据患儿或者家长主诉及病史,通过X线或B超能做出明确诊断。
1.4 取出方法 内镜选用电子胃镜或PQ-20型胃镜。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异物的大小、形状、材质,并行拍片进一步了解有无气腹症及异物所处位置及性状。根据异物的特点分别选用下述器械,钳子类适于卡子、戒指等扁平异物;网篮适用于球型异物。全部采取局部咽喉部麻醉,并肌肉注射镇静剂。
1.5 术后处理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维持患儿体位及观察患儿生命指征,在退镜过程中将患儿头部稍后仰,使咽部与食管成一直线顺利通过该部,并且整个操作在3~5分钟内顺利完成,术后常规再次进镜检查黏膜有无损伤,如有损伤,给予口服黏膜保护剂、制酸剂,对两端均刺入黏膜异物取出后拍摄X光片了解有无气腹。
2结果
本组35例患儿消化道异物全部取出或排出,预后良好,取得满意疗效,无1例并发症发生[2]。
3讨论
本组患儿发生消化道异物的原因:①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养育知识,就诊的上消化道异物患儿,均是由于看护人员粗心大意和缺乏教育小儿知识造成的,对小孩的好动性缺乏关注和照顾,另外也有发生在看护人是到家做客的亲朋好友、邻居、保姆等的情况下,他们对该患儿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缺乏了解。②小儿卫生知识缺乏,小儿由于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教育,养成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加之小儿有进食的愉快体验,即口腔快感,因此往往有将玩具等物品放入口中的不良习惯。③家长缺乏一般的处理常识:部分家长文化层次低,卫生知识和救护知识缺乏,一旦吞入异物后,便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擅自处理反而弄巧成拙。
患儿吞入异物后,首先家长要镇静,对年龄较大,吞服异物较小的,有排出可能的小儿,可吃些粗纤维的蔬菜,象芹菜、韭菜等,观察能否协助自行排出,并观察大便,,到医院作透视检查或X线、B超等检查,切忌用钡透。若经证实在胃内又不能自行排出者,及时采取胃镜钳取,否则待异物进入十二指肠球部以下将增加取出难度,并增加胃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危险,甚至需外科手术[3]。夹取异物时应当牢固,但不可因而损坏器械。异物如有孔、眼或沟槽等宜选此处夹紧。异物长轴与管腔纵轴必须保持一致。退镜要缓慢,同时尽量注气使管腔充分扩张。如此可减少退出过程中异物对黏膜的损伤[4]。对于尖锐异物,可加用胃镜外套管保护,避免刺伤消化道,尤其异物经过管腔狭窄部或拐角处时(如幽门、贲门或食道上段第一狭窄处),宜更加缓慢,夹紧夹牢异物并保持适当的牵拉力,待管腔狭窄部松弛开放时及时将胃镜连同异物轻快退出。
应加强健康教育,对15个月~4岁患儿的健康教育,此年龄期婴幼儿特点是开始独立行走,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渐增多,模仿力强,好奇心强。根据此特点,结合日常生活内容,对其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