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病绪论2
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般消毒隔离 工作人员要求 病室要求 物品要求 管理要求 穿隔离衣前 进入隔离区 穿隔离衣后 一般消毒隔离 工作人员要求 病室要求 物品要求 管理要求 病室空气 病床及床旁桌、椅 产生的感染性污物:先消再洗 产生的感染性废物:分类处理 解除隔离的条件: 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或已度过隔离期,医生开出医嘱后, 方可解除隔离。 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是对隔离结束,需转科、出 院或死亡的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 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 患者的终末消毒 病室的终末消毒 出院或转科的 病人 死亡的病人 被服类放入污物袋 (先消毒→再清洗) 患者用过的物品 病室消毒 隔离种类 严密隔离 呼吸道隔离 肠道隔离 接触隔离 血液-体液隔离 昆虫隔离 严密隔离(黄色) 是为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设计的隔离 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 主要的 隔离措施 工作人员接触患者时,必须戴好口罩和帽子,穿隔离衣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手套,消毒措施必须严格。 设专门的隔离室。 患者应住单间病室,通向过道的门窗关闭室内用具力求简单、耐消毒,室外挂有明显的标志。 禁止患者出病室及家属的探视与陪护。 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处理。 污染敷料装袋 标记后焚烧处理 菌血症:病原菌或病毒由局部侵入血流并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而未在血液中大量繁殖。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侵袭性酶等毒性物质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细菌的全身感染又包括菌血症、 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繁殖,产生外毒素通过血液或神经轴索播散到特定靶细胞,产生特殊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播散到其他脏器,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三、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流行的概念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 转归的过程。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1、传染源 传染病人 病原体携带者 受感染动物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一)、经空气传播: (二)、经水传播:水源水被污染情况很多,饮用水传播的疾病常呈暴发流行。 (三)、经食物传播 (四)、经接触传播: (五)、虫媒传播: 2、传播途径 (六)、经土壤传播 (七)、医源性传播 (八)、垂直传播:1)经胎盘传播。2)上行性传播。3)分娩时引起传播。 2、传播途径 2、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水、饮食传播 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空气、飞沫 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百日咳、肺结核、 腮腺炎、麻疹等。 饮水和食物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 甲肝、 伤寒、 蛔虫病、 蛲虫病等。 血液传播 血液传染病: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肝、丝虫病等。 接触传播 体表传染病: 狂犬病、破伤风、 血吸虫病、沙眼、淋病等。 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易感人群: 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而言。 (3)、人群易感性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地理因素(地区性) 气候因素(季节性) 生态环境: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2、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对流行过程有决定性影响。 四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病人——及时上报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简称“五早”)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步骤和措施。 法定传染病:3类,37种 甲类(强制管理) 乙类(严格管理) 丙类(监测管理) (一)管理传染源 传染病分类 甲类(2种): (SARS按甲类处理)鼠疫、霍乱——强制管理 乙类(25种): ——严格管理 丙类(10种):——监测管理 类别 城市 农村 甲类 2小时 6小时 乙类 6小时 12小时 丙类 24小时 24小时 乙类传染病 SARS、人禽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实施指南《GB21345 - 2024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实施指南.pptx VIP
- 吉林省德惠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 VIP
- 气流干燥器设计说明书.doc VIP
- 《电子商务基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桶装水项目质量管理方案.docx VIP
- 地震数据采集设备的收放方法、集运箱和车辆.pdf VIP
- 压力管道壁厚及开孔补强计算.xls VIP
- 四五级拼音版 (20220824修订).pdf VIP
- 幼儿园区域留痕培训.pptx VIP
- 2025年贵州省高职(专科)分类招生中职生文化综合考试试卷(英语试题)676.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