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研究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肝炎(研究生)

肝 炎 病 毒; 肝炎病毒为主要感染肝细胞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一组病毒,目前公认的人类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型别,包括HAV、HBV、HCV、HDV、HEV。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病毒科别。 近年来还发现一些与人类肝炎相关的病毒如己型肝炎病毒(HFV)、庚型肝炎病毒(HGV)和TT型肝炎病毒(TTV)等。但其作为人类肝炎病原体的致病性仍有较大争议。此外,还有一些病毒如:CMV、EB病毒、黄热病病毒等也可引起肝炎,但不列入肝炎病毒范畴。; 不同型别的肝炎病毒,其生物学性状各不相同,但从感染者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上,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感染的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另一类为经肠道外传播,能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慢性携带者,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相关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 一、生物学性状;3、基因组:;;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HA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患者。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50d,HAV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毛蚶等)、食具等传播而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流行。从粪便排出病毒始于发病前2周,止于发病后2~3周。 ;致病机制与免疫 HAV经口侵入人体 口咽部或唾液腺中早期增殖 肠粘膜与局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 入血形成病毒血症 肝脏。 致病机制:主要是免疫病理损伤。病毒在细胞培养中 增殖缓慢并不直接造成明显的细胞损害。 NK细胞、CTL 破坏肝细胞。;;免疫性 在甲型肝炎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中,机体都可产生抗-HAV的IgM,在急性期和恢复早期出现。 抗-HAV的IgG抗体,在恢复后期出现,并可维持多年,对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自限性疾病,甲型肝炎的预后较好。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甲型肝炎患者一般不进行病原学分离检查。 1 、检测病毒颗粒:免疫电镜检测病毒颗粒,敏感性 为105~106个 病毒 /ml ; 2、直接检测抗原:ELISA等, 3、检测核酸:分子杂交,RT-PCR。; 4、抗体检测: 检测抗-HAV IgM (RIA或ELISA法)和总抗-HAV 对急性甲型肝炎具有诊断意义。 抗-HAV IgM在病人血清中出现早,消失快,是HAV新近感染的重要指标。 抗-HAV IgG--回顾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四.防治原则;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嗜肝DNA病毒包括HBV、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与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本科病毒具有类似的毒粒结构、均有嗜肝特性,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均为双链环形DNA,但其双链环形并不完整,其中有长链与短链之分。病毒复制需经过一个逆转录过程。病毒易引起持续性病毒感染。 HBV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估计在全世界有乙型肝炎患者及携带者达7亿人之多,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患者及携带者有1.2亿,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三千万。;一、 HBV的形态和结构 ;Virion / Dane Particle;Dane颗粒的结构;;; 二、病毒的基因组 ;1.双链环形DNA,分子量为1.6×106-2.0×106 ,相当于3200bp。 ;2.两链核酸的长度并不相同, 长链即负链(L-),具有固定的长度为3200bp; 短链即正链(S+),则有可变的长度;约为50%-100%长链的长度。 双股中有一段为单股,单股区的长短在各病毒体不等。 长链和短链DNA的5’端位置是恒定的,而短链的3’端可长可短。 ;*;3、粘性末端: 两链DNA的5’末端有长达250 ~ 300个核苷酸可互相配对故DNA可保持环形。 短链5’端起始位点为第1601核苷酸 长链5’端起始核苷酸为第1826核苷酸 两链的5’端互相配对的部分被称为粘性末端。 ;*; 4、病毒的粘性末端两侧分别有11个核苷酸组成的顺向重复序列(direct repeat,DR),称为DR1和DR2。 DR1起始于nt1824,序列为5’-TTCACCTCTGC;隔开223个核苷酸后为DR2,起始于nt1590, 5’-TTCACCTCTGC。 负链的3’ 端存在DR1部分, 而正链的5’ 端恰好在正链的DR2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