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乌兰浩特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2011年乌兰浩特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及分析
王雪梅 赵瑞峰(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7400)
【中图分类号】R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5-0274-01
乌兰浩特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内蒙古的东部,南部与吉林省毗邻,北部、西部和科尔泌右翼前旗接壤,境内多山,洮儿河、归流河分别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我市区两侧,在市区南端汇合,总面积865平方公里,全市八街六镇,30个行政村,人口32万多。
乌兰浩特市农村饮用水现状:我市饮用水供水方式主要以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两种类型为主,为了解我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现状,全面掌握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便更好地为政府“饮用水安全工程”提供有效的依据,我中心于2011年3月(枯水期)及2011年7月(丰水期)对六镇15个行政村的生活饮用水进行统一采集,集中检测。
监督水样的采集: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确定采集点,对六镇15个行政村的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共60份,分散式供水(手压井)28份进行统一采集,集中检测。
检测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GB5750-2006进行检测,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理化指标(PH值、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及毒理指标(砷、氟化物、硝酸盐氮)等十七项。
评价标准:依据《生活饮用水国家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每个水样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即判定为不合格水样。
结果
1、农村生活饮用水枯水期和丰水期合格率的比较:3月和7月二次共采集集中式供水水样60份。枯水期水样30份,出厂水水样15份合格11份,合格率73.3%;末梢水水样15份,合格11份,合格率73.3%。丰水期水样30份,出厂水水样15份,合格3份,合格率20.0%,末梢水水样15份,合格4份,合格率26.7%。
2、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合格率的比较:3月采集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水样30份,合格22份,合格率73.3%;分散式供水水样28份,合格水样7份,合格率25.0%。
本次调查共检测农村生活饮用水各项指标1496个,不合格指标67个(其中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27个,不合格率40.3%;理化指标:氟化物12个,不合格率17.9%;硝酸盐28个,不合格率41.8%)。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可知:乌兰浩特市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水质合格率较低。
1、丰水期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其主要原因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多为浅表层地下水,水源周围环境较差,水源保护达不到卫生要求,且水源不经消毒便供人畜饮用,使水中微生物不能被杀灭,污染仍然存在。
2、农村生活饮用水中的硝酸盐超标,其原因为农村手压井和供水水源一般都在地下浅表层,现农村在种植庄稼时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土层中硝酸盐得到了积累,造成水质的污染。
建议和措施:
1、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饮用水资金的投入,引进优质水源,改变农村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设施,增加饮用水消毒设施,降低饮用水的微生物的污染,提高饮用水的卫生质量。
2、健全农村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的体系: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农村饮用水的监测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饮用??的健康危害因素,预防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
3、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可能采用集中式供水,以便于进行供水管理和消毒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