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描写类”诗歌解读策略.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描写类”诗歌解读策略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描写类”诗歌解读策略 宁红丽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 266112 《考纲》中对于古诗鉴赏的要求是能“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描写类”诗歌既可以从表达技巧角度考查描写方式,又可以从思想内容角度考查描写内容及表达思想,由此成为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那么,该如何解读“描写类”诗歌呢?我们从考查的三个角度来探讨一下“描写类”诗歌的解读策略。 一、考查描写的内容 即:描写了什么? 如: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授徒。 问: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前两句即“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两句。将这两句的内容铺述开,所描写的情景就是: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可见,对于考查描写内容的题目,我们只要理解诗句,将诗句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形象描绘出来就可以。 二、考查描写的技巧、方式、角度及其效果 即:如何描写的?妙处何在? 如: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问: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若将问法稍作修改,变成“这首词描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那么,我们需要回答景物自身的特点,比如静谧、比如有着鲜明的色彩等。现在问的是“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那就要考虑运用了什么手法,采用什么顺序,是否绘形、绘声、绘色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梳理出本题答题要点:①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②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③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 总的来说,对于考查描写的技巧、方式、角度及其效果的题目,我们应在读背景、联诗文、重注解的前提下,明确所用手法、角度等,先总的直接答出,再结合诗文进行具体分析。通常,我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内外、俯仰等;二是考虑是否用了白描或五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感觉)结合来绘形、绘声、绘色;三是考虑是否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或正反衬托等。 三、考查描写的原因、目的、作用 即:为什么这样写? 如: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助我们对古代诗歌中意象的积累,我们知道,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这也就是作者描写杜鹃啼叫声的用意所在。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可见,考查描写的原因、目的、作用,需要启动我们的知识储备,对诗词中描写的意象或典故要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整体把握诗歌,看所考查部分与整首诗的内容、主旨有何关联,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