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法治疗颈性头痛的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手法治疗颈性头痛的体会
郑水常(河南省鹤壁市按摩医院 河南山城 458000)
【中图分类号】R2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167-02
【关键词】头痛 颈性 手法治疗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所指的头痛是在排除其它病因,确认由颈部病变引发的一种头痛,本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头部而根源在颈部。本文共120例病人以手法治疗,受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92例门诊病人,28住院,经常服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经本科会诊到本院治疗患者,其中男53例、女67例、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76岁、20岁以下患者3例、20-30岁患者22例,30-45岁患者46例,45-60岁患者31例,60岁以上患者18例,有明显外伤史患者5例,无明显诱因患者115例,病程3-10年。
2 诊断标准
症状:主要表现为病人头部急性或慢性疼痛、头痛部位有偏头痛、后枕部疼痛、前额疼痛眼眶疼痛等,头痛的性质可分为钝痛、放射性疼痛、急性期放射疼痛又可针棘痛、刀割痛、可放射到额部及面部,甚至晚上不能安眠入睡和睡后痛醒,间歇期为钝痛,头呈强直位,疼痛为阵发性,头部活动有明显疼痛。除头痛外常伴有颈肩部肌肉酸痛,头晕,耳鸣,眼花等症状,甚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体征检查:头部常呈现强直部位,颈椎生理弯曲、缩小或消失。颈椎棘突有压痛或偏斜痛,颈部肌肉触痛、硬、压痛呈哆嗦状,尤其特别是头后枕下颈枕肌最为明显。患侧的头后枕下线处(风池穴)及其额上线处,乳突后缘等均可找到痛点,按压痛点可向头痛区产生放射性疼痛。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伴有颈椎病者可伴有颈部X线征象。
3 治疗方法
准备手法: 患者坐位全身放松,双手放于腿上,术者站其后,以轻柔的拿、揉、推、拔手法于颈肩部,起到放松作用,又可掌握颈肩部肌肉,韧带,骨关节异常。一般可触摸到发硬的肌肉和条索状,便歪的棘突。
颈椎族转复位法: 此术施于椎体有偏歪者,以枢椎棘突偏歪为例.医者站于右后恻,右手托病人下颚部,左手拇指抵住偏歪棘突,头部低垂位,头颈肌肉放松,先用力缓慢特向右旋转至不能动,此时右手瞬间加力,同时左手用力向左推顶棘突,这时左手拇指可感到椎体复位,椎棘突向左突者可同样反向用力操作。
颈椎扳推法: 此法施用于颈部生理曲度变浅、反张、侧弯者,施术时术者左手置于患者前额向后扳,另一手拇指置于异常的棘上,向前推,两手相对用力推扳,用以纠正反弓张。
点穴法: 以拇指或食指点、按、揉痛侧的基术穴、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内关穴、合谷穴,前额痛加点印堂、头维穴,眼眶痛加点指竹穴、晴明穴、四白穴,便头痛加点角孙穴,后枕痛加点睦空穴,各30秒。
放松手法:以轻柔手法按揉颈肩部肌肉,结束手法施手法时应强调手法有力、柔和、持久、渗透,以免重手法使用。复位手法要稳、准、轻巧、切忌暴力。治疗期间要病人充分休息,以免颈部疲劳和剧烈运动,平时做颈部保健操。
以上手法每天1次,10天一疗程。复位手法应根据病情而定,复位一次成功不做第二次,对病程长者可每天1次。
4 疗效评定
优:头痛消失,无复发,头颈活动正常,体征消失。
良:头痛基本消失,劳累后头部轻度不适,体征检查基本正常,头痛明显减轻,但常复发,时轻时重,体征检查仍有体征发现。
差:体征和症状无改善。
5 治疗结果
1个疗程内为优47例,良52例,差9例。优良率为90%,轻者一般2-3次可治愈,重者相对治疗较长。
6 讨论
从前述病例发现:20-60岁患者占83%,而这正是工作学习繁年龄段。现在人脑力劳动多,常低头,易造成颈部软组织损伤,而头痛是临床较常见的一个症状,但许多医生在临床上往往忽略了病因在颈部的可能性,当它以一般头痛治疗,效果大多数患者不佳,笔者试图从下面几点分析颈性头痛,发生机理及治病机制。
头部肌肤的神经支配:从颈部发出支配头颈肌肤的神经有,枕大神经、第三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第一颈神经、枕大神经发自第二神经后支,在上颈线下方分数支感觉性终支,布于上基线以上的肌肤可达颅顶,第三枕神经为第三神经后支分布到枕部中线旁皮肤,耳大神经是颈丛皮支最大的分支,分布于耳及周围皮肤,枕小神经为颈丛分支,分布到耳后枕部皮肤,第一颈神经自枢椎后弓上穿出至枕后小肌,上述各种神经可在行程中,特别当穿过各肌止点及深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