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靶向制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靶向制剂

一、脂质体 (一) 脂质体的定义及其结构原理 脂质体( liposomes,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体,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 1971年英国莱门(Ryme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药物载体。 脂质体透射电镜图 脂质体结构示意图 商品名:力扑素 通用名: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英 文 名:paclitax 1、单室脂质体( unilamellar vesicles, ULV) 球径0.02~0.08μm为小单室脂质体( single unilamellar vesicles, SUV), 球径0.1~1μm为大单室脂质体(large unilamellar vesicles, LUV) , 水溶性药物的溶液只被一层类脂质双分子层所包封,脂溶性药物则分散于双分子层中。 凡经超声波分散的脂质体悬液,绝大部分为单室脂质体。 2、多室脂质体(multilamellar vesicles, MLV) 球径 1~5μm, 有几层脂质双分子层将包含的药物(水溶性药物)的水膜隔开,形成不均匀的聚合体,脂溶性药物则分散于几层分子层中。 3、大多孔脂质体(Multivesicular vesicles, MVV) 球径约0.13±0.06μm,单层状,比单室质体可多包封10倍的药物。 脂质体结构示意图 (三)制备脂质体的材料 脂质体是以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为膜材,具有类细胞膜结构,故作为药物的载体,容易与生物膜亲和,也能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增加药物对淋巴组织的指向性和靶组织的滞留性,同时这两类物质也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1、磷脂类 磷脂类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大豆磷脂以及其它合成磷脂等都可以作为脂质体的双分子层基础物质。 我国研究脂质体,以采用大豆磷脂最为适宜,因其成本比卵磷脂低廉,乳化能力强,原料易得,是今后工业生产脂质体的重要原料,而卵磷脂的成本要比豆磷脂高得多,不宜大量生产。 磷脂为天然生理化合物,其生理功能: (1)可使巨噬细胞应激性增强,即巨噬细胞数增加,吞噬功能增强; (2)使血红蛋白明显增高; (3)增加红细胞的抵抗力,使红细胞在低渗液中避免溶血作用; (4)磷脂与胆固醇在血液中应维持一定比例,磷脂在血浆中起着乳化剂的作用,影响胆固醇化脂肪的运输沉着,静脉给予磷脂,可促进粥样硬化斑的消散,防止胆固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 5)能增强纤毛运动,肌肉收缩,加速表皮愈合,增强胰岛素功能、骨细胞功能及神经细胞功能。 2、胆固醇 胆固醇具有一定的抗癌功能。在人体血液中“噬异变细胞白血球”可杀伤和吞噬异变癌细胞。血液中的胆固醇是维持这种噬异变细胞白血球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如果血液中胆固醇过低,噬异变细胞白血球对癌症的辨别能力和分泌抗异变素的能力显著降低。 (四)脂质体结构原理 脂质体结构原理与由表面活性剂构成的胶团不同, 后者是由单分子层组成,而脂质体是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构成双分子为膜材包合而成。 磷脂的结构式中含有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氨的碱基(季铵盐),均为亲水性基团,极性很强,溶于水;还有两个较长的烃链为亲油团为非极性部分, 不溶于水。胆固醇亦属于两亲物质,其结构上亦有亲油和亲水两种基团,从胆固醇的结构来看,其亲油性较亲水性强。 用磷脂与胆固醇作脂质体的膜材时,必须先将类脂质溶于有机溶剂中配成溶液,然后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在器壁上使成匀的类脂质薄膜,此薄膜是由磷脂与胆固醇混合分子相互间隔定向排列的双分子层所组成。 把类脂质的醇溶液倒入水面时,醇很快地溶解于水, 而类脂分子则排列在空气-水的界面上, 它们的极性部分在水里, 亲油的非极性部分则伸向空气中,当极性类脂分子被水完全包围时,其极性基团面向两侧的水相,而非极性的烃链彼此面对面缔合成双分子而形成球状。 (五)脂质体的制法 脂质体的制法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薄膜分散法 将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或其他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氯仿溶液在茄形瓶中旋转蒸发,在瓶内壁上形成一层薄膜;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烧瓶中不断搅拌,即得脂质体。 2、注入法 将磷脂与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一般多采用乙醚),然后将此药液经注射器缓缓注入加热至50℃(并用磁力搅拌)的磷酸盐缓冲液(或含有水溶性药物)中,加完后,不断搅拌至乙醚除尽为止,即制得大多孔脂质体,其粒径较大,不适宜静脉注射。再将脂质体混悬液通过高压乳匀机二次,则所得成品大多为单室脂质体,少数为多室脂质体,粒径绝大多数在1μm以下。 3、超声波分散法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