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血液讲义
第五章 血 液;一 体液与内环境;内环境及其相对稳定的概念
机体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之中,构成细胞生活环境的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赖以生存的外环境。
细胞生活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称为内环境相对稳定,简称稳态。
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作用。;;从正常人体内抽出血液,放入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经离心沉降,管内血液分为两层: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血细胞层中最上面一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下呈红色为红细胞。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积(或压积)。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比积约为40%~50%。 ;;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形态最常用的方法
染色液含美蓝、伊红、天青等,将各种血细胞一次染出;2 血量
机体中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
正常成人的血量: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男性约5-6升,女性约4.5-5.5升。
血量与失血:
血量的相对稳定和维持:
循环血量:
贮备血量:
血量的稳定和维持主要与毛细血管的滤过和吸收相对平衡有关。;3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运输功能:血液的运输是机体物质运输的主要手段。
维持稳态: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防御机能:含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 细胞、各种免疫抗体和补体系统。
止血机能:含有凝血因子。;第二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及理化特性;2. 非蛋白含氮有机物:尿素,尿酸、肌酐、氨基酸、多肽、氨和胆红素等。
除氨基酸和多肽是营养物质外,其余的物质多为代谢的产物(废物),经肾脏排出体外。;4. 血浆中的无机物
一般以离子状态存在。如Na+ 、 K+、Ca2+和Mg2+等阳离子, Cl- 、 HCO3- 、 HPO42-和SO42-等阴离子。各种离子对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和保持机体血量起着重要作用。
血浆中还有微量的铜、铁、锰、锌、钴和碘等元素,与生理生化功能有关。;(一)血液的物理特性;(1)血浆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 指由血浆中的各种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组成的晶体物质形成的血浆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指由血浆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的血浆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影响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水交换,对维持正常血量、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具有重要作用。
渗透克分子 我们把单位体积血浆中,含有溶质的数量用克分子表达,叫做渗透克分子。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 mOsm。;几个概念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叫等渗溶液,如0.9%NaCL和5%葡萄糖溶液。
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
渗透性溶血和红细胞脆性:让红细胞处于比血浆渗透压高或低的溶液中时,红细胞就会失水皱缩或吸水膨胀,进一步就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叫渗透性溶血;我们把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特性,叫红细胞脆性。;(2)血浆的酸碱平衡
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为弱碱性。低于或高于此区间,分别叫做酸中毒或碱中毒。
维持血浆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血浆中的酸碱缓冲对:它们起着重要的缓冲pH的作用。其中有NaHCO3/H2CO3(两者正常比值保持在20/1),Na2HPO4/NaH2PO4和蛋白质钠盐/蛋白质等缓冲对。
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的功能活动,对于酸碱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1 红细胞的形态 直径7~8μm,双凹圆盘状,没有细胞核。有一定弹性和可塑性。
;2 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
红细胞的数量:成年男性为500万/mm3,女性为420万/mm3。
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12~15g/100mL,女性为11~13g/100mL。;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血液呈现红色就是因为其中含有亚铁血红素的缘故。
分子中的Fe2+在氧分压高时,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在氧分压低时,又与氧解离,释放出O2,成为还原血红蛋白(Hb) 。这个过程受到体液中酸碱度、CO2 浓度与DPG的调节。
血红蛋白在CO2的运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CO(或煤气)中毒
血红蛋白与CO的亲和力比氧的大210倍,在空气中CO浓度增高时,血红蛋白与CO结合,因而丧失运输O2的能力,危及生命,称为CO(或煤气)中毒。;1 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造血干细胞—髓样干细胞—红细胞系祖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成红细胞—晚幼成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
2 生成红细胞所需原料
蛋白质、脂累、糖类、维生素B12、叶酸和铁。; 3 红细胞的破坏:
少量衰老红细胞直接发生溶血,绝大部分红细胞在肝和脾、淋巴节中被巨噬细胞吞噬。
4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影响生成的因素主要是促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客户服务与管理》教案 第5课 学会使用即时通信工具.pdf VIP
- 民爆信息系统网路服务平台.pptx VIP
- 《QCNPC41-2001-防喷器判废技术条件》.pdf VIP
- 《客户服务与管理》(李清文)718-1教案 第2课 熟悉客户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docx VIP
- 《客户服务与管理》(李清文)718-1教案 第3课 学会使用电话服务工具.docx VIP
- 3《峨日朵雪峰之侧》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VIP
- 第2课 让美德照亮幸福人生.pptx VIP
- 《峨日朵雪峰之侧》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VIP
- 海马普力马PREEMA 1.8L、1.6升 电路图07-发动机和变速箱控制.pdf VIP
- 《客户服务与管理》教案 第1课 初识客户服务与管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