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年7月 社会科学家 Jlll.,2∞7
(第4期,总第1拍期) SOCIALSCⅢNTIST (No.4,Ge眦r砒No.126)
【文艺论丛】
试论家族文化与现代作家个性成长
王俊虎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中国这个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东方民族历来勤劳务实、注重家族人伦、以家为本。虽然个人在整个家族
中的地位无足轻重,但是不因个体生命消失而长久承传下来的家族文化对后人的影响却十分巨大、不容忽视.在中
国现代作家独具个性的文学世界中,不难看到各自家族文化遗留在自己创作心理上的宝贵刺痕,这种刻痕抑或是成
就他们作为独一无二伟大文学家的生命密码。
关键词:家族文化;现代作家;个性成长;文学世界
中图分类号: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r7)04-00lO-03
“家”恐怕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难以抵御的 多生子嗣,延续家族香火,以至中国很快成为世界第
诱惑,人类社会本质上就是由个人到家庭、家族再到 一人口大国;“父母在不远游”,告诫子女儿孙以家长、
国家组织起来的共同体。“家”这个纠集着血缘的、伦 家庭为重,个人事业发展次之;“兄弟如手足,妻子若
理的、亲情人性的社会最小单位,始终是个人走向社 衣裳”也是从维护家族的团结出发,唯恐男子娶妻生
会的原点和枢纽,是个人情感慰藉的暖巢和不懈奋斗 子后,沉迷于自己的小家而忘乎大家,危及整个家族
的发动机,进可攻退可守。人诞生又死亡,家庭组成又 的稳定和延续;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恐怕是
湮灭,但是以血缘关系维系而成的家族却会超越历史 每个中国人从小到老不变的心理情节,已经成为一种
的漫长岁月延续下来,形成影响深远却内涵极为丰富 集体无意识沉淀在国人的心理河床上;舅母、姑母、婶
的家族文化,一旦形成文化保存下来,家族的意义就 母、姨母、舅父、姑夫、姨夫、叔父、伯父以及相应的表
不限于血缘关系,而具有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功能和 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甚至连襟、妯娌等各种复杂称
作用。 谓将每个中国人交织在一个等级森严的关系网中,不
与西方各民族相比,家族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非 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很难搞清楚某些亲戚之间亲疏远
同一般的意义,孙中山曾断言,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 近;父母官、母子门、难分伯仲、皇帝老子、龟儿子等词
位,中间组织不发达是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社 语也常借用家庭成员的称谓来表达特殊的意义,言简
会轻个人两重家庭,以家族为本,“中国人最崇拜的是 意赅、入木三分。无怪乎连同属于东方文明的日本学
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外国旁观的人说中国是一盘散 者也叹服:“中国人的家族意识的坚固性甚至比万里
沙,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因为一般人民只有 长城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中华民族的家族主义
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中国人对于家 观念常盛而不衰,历久而弥坚,既不因外族和外国的
族和宗族的团结力非常大,‘往往因为保护宗族起见, 多次入侵而中断,也不会由于佛教和基督教的巨大冲
宁肯牺牲身家性命。”【1脚乃著名学者费正清也曾指出, 击而崩溃,这就与西方家族文化在中世纪的宗教文化
中国的社会单元是家庭而不是个人,中国的家庭是自 的逼迫和近代工业革命的撞击下趋于衰微绝然不
成一体的小天地,家庭才是当地政治生活中负责任的 同。”四
成分;是一个微型的邦国。删因此,家族文化作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以静为特征的东方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想、行 不敌以动为特征的西方文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源于
为、性格、心理都会产生深远的的影响。“不孝有三,无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长期奉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后为大”以及“多子多福”警策夫妇从家族角度早生、 的信念,勤劳务实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惰性和苟且,“好
收稿日期:2∞7—05_22
作者简介:王俊虎(1974-),陕西大荔人,兰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延安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
现当代文学。
10
死不如赖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金窝银窝 禀赋得以充分的发展。”鲫㈣鲁迅、郭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