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月刊”200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VIP

“语文月刊”200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月刊”200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语文综合测试题(1) 蜀人自以斗绝一方 将欲除之,先从易者 A. B. 皆以美于徐公 死者长已矣 势将邓定、隗文以其属反 弃去釜甑,赍三日粮,胜可必矣 C. D. 屈平属草稿未定 为汉家除残去秽 1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欲除之,先从易者 称代“二寇” B.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 称代“李势” C.若袭而取之者 称代前文的“寇盗” D.温从之,使乔领二千人为军锋 称代前文的“袁乔的主张” 14.下面几句话分别编小四组,全都表现袁乔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 ①桓温请为司马,不就 ②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 ③胡闻万里征伐,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 ④不如全军而进 ⑤乔因麾而进,声气愈厉 ⑥乔击之,破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袁乔看出桓温是个野心家,开始桓温请他担任司马,他不去。后来桓温镇守京口,再 次请他出任司马,他才去。 B.袁乔认为当今天下的灾难是两大敌寇,两寇中,蜀国李势又是最大的危险。而蜀国物 产富饶,形势险要,又处在上游,容易为害,所以必须攻下来。 C.有人担心恒温如果攻蜀,胡人就会乘隙进攻;袁乔认为胡人必不敢动,即使来侵犯, 留守诸军也能抵御。 D.当去敌已近,有人主张两道并进时,袁乔主张集中兵力,在彭模与敌大战,关键时刻, 他麾师而进,声气愈厉,遂大破之。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故非常所具。 译文: (2)然后举无遗算耳。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读此诗三、四两句,自然地联想到诗人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中的“ ”。 (2)两者同样是用比拟手法来塑造形象,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请作简要分析。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大江东去,浪淘尽, 。(苏轼《念奴娇》)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王 勃《滕王阁序》) (3)三人行, ,择其善而从之, 。(《论语·述而》)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黄 土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到医院检查身体的,即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饥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生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药多少钱?”听说有3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我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不无事生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