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方法的研究进展.pdfVIP

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方法的研究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l5卷 第2期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0l1.15 No.2 2013年6月 Journal of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ne 2013 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 婉 (福建中检华日食品安全检测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大豆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大豆制品的营养质量和食用安全性,在大豆制品加 工过程中必须使其失活。介绍了通过热处理、微波技术、压力处理、超声波处理、高压脉冲电场、化学还原、酚类化合物 络合、酶法水解、微生物发酵及亲和色谱分离等钝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 关键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 中图分类号:Q5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1417(2013)02·0024-06 l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大豆 (Glycinemax(L.)Merr.)蛋白含量丰富,多年的研究发现大豆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及预防癌 症、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疾病等保健功能,是人类 日常饮食和动物饲料的优质植物蛋白来源。大豆原产于我 国,现今每年全世界的产量已经超过24000万吨。然而生大豆中含有的一些抗营养因子,如大豆胰蛋白酶 抑制剂 (Soybeantrypsininhibitor,STI)、外源凝集素和脲酶等大大降低了大豆制品的营养质量和食用安全 性。Osborne等在 l917年首次报道了小鼠食用生大豆后,其生长受到了抑制。后续研究证明,动物食用了 未经处理的生大豆可能会引起生长抑制、饲料转化率降低、甲状腺肿大、胰腺增大、低血糖和肝脏受损等 反应。为了改善大豆制品的营养质量,抗营养因子必须在其加工过程中通过热处理或其它分离方法除去。 在这些抗营养因子中,STI降低了大豆蛋白的消化率,相对于凝集素和脲酶更能引起大豆营养价值的下降。 因而在加工中一般以STI的残留活性来衡量大豆制品抗营养因子的残留活性。Hackler等的研究认为,当 STI的活性损失90%以上,大豆制品才能达到其最高的营养价值,即最大的蛋白质效率比值,方可认为该 制品是安全的。 2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 目前,研究者已从大豆中分离出两种类型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分别是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 (Kunitz Soybeantrypsininhibitor,KST[)和Bowman.Birk型胰蛋白酶抑制剂 (Bowman—Birktrypsininhibitor,BBTI)。 KSTI在 l945年由Kunitz首次从大豆中分离得到。KSTI在大豆中的含量约为 1.4%,其分子量约为20000Da, 具有一个与胰蛋白酶直接结合的位点。KSTI的氨基酸序列首次由Koide等人测得。Kim等人发现KSTI由 3种非常接近的亚型组成,它们都含有 181个氨基酸残基和 2个分子内二硫键。BBTI的分子量为6000~ 12000Da,在大豆中的含量约为0.6%,具有与胰蛋 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结合的位点,含有 7个分子内二硫 键¨引。Huang等的实验结果表明,KSTI对胰蛋 白酶的抑制活性强于BBTI¨。 3失活方法 3.1物理方法失活 3.1.1热处理 收稿日期:2013—01—2O 作者简介:陈 婉 (1982一),女,福建漳州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食品检测与加工· 第2期 陈 婉: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方法的研究进展 25 STI本身是一种蛋白质,通过加热使其发生不可逆变性、失去抑制活性是大豆制品传统加工中降低STI 活性的方法。生大豆中STI活性下降的程度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加热的温度、时间、加热过程使用的压 力、空气湿度和大豆颗粒的大小等。显然,加热温度、含水量和压力越高,加热时间越长,颗粒越小则抗 营养因子的破坏程度越大。Plahar等将大豆置于沸水处理20min后发现大豆中STI活性有效降低,并除去 了大豆中的豆腥味¨。Qin等发现大豆经 100~C处理 40min后,STI活性下降至原来的 l1.7%;而经 118℃ 加热 l0min后STI活性下降至 10.7%;以 l36℃处理5min后,STI活性仅保留2.4%¨。。。黄惠华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