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治疗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免疫治疗PPT

LOGO 细胞免疫治疗的应用 唐田娟 生物治疗中心 2014.6 第一部分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起源和现状 LAK Lymphocyte activating killer cells IL2 1982 Rosenberg, NCI CD3AK CIK DC CD3 activating killer cells IL2, CD3 Mab Dendritic cells IL4, GM-CSF, TNFa Pulsed with tumore Ag 1992 R. Steinman, RockfellerU. Cytokine inducing killer cells IL2, CD3 Mab, IFNg, IL1a 1991 I.G. Schmidt-Wolf, Stanford 非 特 异 细 胞 毒 性 特 异 细 胞 毒 性 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 TIL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1860年,德国的解剖学家Paul Langerhans发现树突状细胞,当时称为Langerhans细胞 1973年,Ralph Steinman正式鉴定和定义树突状细胞 1992年Steinman建立了应用GM-CSF从小鼠骨髓中大规模培养制备DC的方法 2011年Ralph Steinman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CIK细胞的概念 CIK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对肿瘤细胞有高度杀伤能力的异质细胞。 CIK细胞的作用机制 CIK细胞 * DC/CIK细胞治疗的适应症 手术后的患者:适用于术后不愿化疗、术后基本情况较差不能忍受化疗的患者,如肺腺癌,胃癌、结肠癌、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肾透明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可防止肿瘤转移复发。 手术及放疗后的患者:如肺鳞癌、宫颈癌、胰腺癌、喉癌、头颈部肿瘤。 手术及化疗后的患者:如卵巢癌。 手术及放、化疗以后的患者:如小细胞肺癌、乳腺癌。 放化疗后的患者:如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除外)。 骨髓移植后或化疗缓解后的患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对于很多放、化疗无效或不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单独使用DC/CIK免疫治疗,仍然有效且无毒副作用。 癌性胸、腹腔积液患者。 * 病例入选标准 心功能正常。 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肿瘤患者; 选择DC治疗时,建议获取自体的肿瘤组织,使用多肽作为抗原负载,必须HLA-A2配型阳性; 生活基本自理,卡氏(KPS)体力状况评分标准60分以上; 预计生存期至少大于3个月; * 治疗流程 * 治疗前应做哪些检查项目? 1、血常规、凝血、传染四项为必须检查。 2、肝功、肾功、心电图临床检查; 3、影像学、肿瘤标志物、T细胞亚群检查; 细胞免疫治疗的流程? 申请治疗 --- 完善相关检查 --- 临床会诊 --- 外周血采集(约0.5小时)--- 细胞培养(12天)--- 细胞回输(约15天)--- 疗效随访(1-3个月) 不良反应及护理 细胞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主要是寒战、发热、乏力。 发热常常出现在治疗后4~8 h,体温一般38 ℃左右,发热在2~4 h 内常可缓解,不需特殊处理。对体温超过39 ℃ 的患者可用退热药解除症状。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个别患者可见皮疹等过敏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可缓解症状。 尽量避免应用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 肿瘤综合治疗 * 治疗患者情况——一般状态改善 完成回输后4周进行评估(204例) 卡式评分增加 疼痛程度减轻 食欲及睡眠的改善 胸腹水减少 治疗患者情况——一般状态改善 KPS评分增加≥20分者 76例(37.2%,76/204) 疼痛减轻≥50% 68例(33.3%,68/204) 食欲、睡眠改善者55例 胸腹水减少17例(17/23) 治疗患者情况——疗效评估 治疗后1个月评价疗效 针对可测量病灶,采用彩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测量病灶大小(双径测量),按WHO规定的评定肿瘤近期疗效标准,即以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为依据进行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和进展(PD)。 治疗患者情况—治疗后1个月疗效评价 治疗后1个月,204人次,其中83人次联合化疗 CR 1例 PR 56例 SD 92例 PD 49例 Dead 6例 疾病控制率为=(1+56+92)/204=73.0% 有效率=57/204=27.9% 典型病例二 患者吴某,男,62岁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